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政策會:陸資來台具劃時代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1:43:24  


 
         (二)情勢研析 
   
   1、開放陸資來台具有劃時代意義 
   
  台灣由於天然環境因素,數十年來經濟都是實施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先後歷經以勞動密集型産品、技術密集産品爲主的出口擴張政策。1984年台灣經濟開始進入“自由化、國際化與制度化”階段,但是因為政治因素,外來投資中獨缺陸資成分,對中國大陸的經貿政策長期以來呈現的是“單向投資”態勢。如今陸資來台共識的建立與實現,使得兩岸得以進行正常的雙向投資交流,將爲雙方今後建立全面雙向互動的經貿關係奠定制度性的基礎,對開創台灣經濟新局與兩岸關係史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陸資來台在經濟上是利多於弊 
   
  近幾年台灣外來投資減少,加上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實體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此時如能善用大陸資金,將有效彌補台灣投資的不足,加快經濟的復甦和振興,進而兩岸企業亦可藉此進行策略聯盟、産業聯盟,攜手開拓全球市場,為台灣創造最大的利益。對此,蕭“副總統”最近曾表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引進陸資是非走不可的路,對台灣而言,現在陸資進來,外資也會進來,台資會更喜歡回來,對台灣資本市場以及成為資產管理中心有很大的助益。他強調,第一階段開放的製造業都是消費性產品,因為台灣製造商有陸資成分,在大陸通路市場會更占有優勢,對於含有陸資的台灣製造商,大陸方面沒理由不支持兩岸產業分工合作。陸資進來會讓台灣產業更茁壯,規模與體質更好,對台灣經濟幫助很大。 
   
  以汽車業為例。大陸車市今年以來累積銷售量已高達383萬2000輛(去年938萬輛),比較去年同期成長 9.4%,率先擺脫金融海嘯以來的低迷買氣。而台灣市場去年的銷售量約23萬台,不到大陸4月市場的五分之一,預料陸資來台投資汽車業並非著眼於開拓台灣市場。台灣汽車業者認為,藉由引進陸資,結合兩岸汽車產業的優勢,可進一步開發中國大陸市場,陸資則可取得技術和外銷基地,可互蒙其例。 
   
   3、對陸資的政治顧慮與數量的不確定性 
   
  就前者而言,政府引進陸資,促成兩岸資金相互往來,將增進兩岸之間的互信。但在野黨派人士則持不同看法,認為大陸企業對台投資不純是經濟層面的議題,一定是受到中共政府的控制;陸資入台後,如果北京用來做政治操作,台灣經濟安全將會受到影響。或者是認定陸資來台挾帶政治任務,把陸資入台看作是大陸“促統”的一個環節,具有統戰作用。 
   
  就後者而言,開放陸資後,究竟會有多少陸資進入台灣,目前估算不一。美林證券預期陸資對台灣投資的數量恐怕有限,最多不過幾十億美元,而且陸資之來台也僅是政治考量,而非真正的商業利益考量。瑞信證券估計,陸資第1年實際能流入台灣的金額大概僅有5億美元;未來的投資規模在政府10%的限制之下,也不會超過42億美元,比起目前台股市值4000億美元,對台股的實質幫助不大,因此目前開放陸資的宣示意味遠大於市場的實質希望。 
   
   4、有效規範,互蒙其利 
   
  資金逐利,舉世皆然;陸資若無利可圖,事實上也不會來。就經濟面來說,在期待陸資到來之前,不少人擔心會不會造成台灣技術的外流、掏空台灣技術、會不會大肆挖角、會不會增加失業、會不會反而導致台灣資金過剩、會不會炒作房地產、銀行業會不會大量吸走台灣客戶、會不會來台投資不久就撤資從而干擾台灣股市等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對陸資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陸資來台對台灣是利是弊,有效規範將是關鍵。我們期待來台陸資與台灣經濟同蒙其利,確實達到提振經濟效果,並惠及全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