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廈門 大陸市場的最後黃金灘頭堡

http://www.CRNTT.com   2009-07-05 10:48:00  


 
          腹地廣闊/先試水溫,站穩廈門再外拓

  廈門不僅是進攻全球市場的跳板,它同時也是打開福建、浙江、江西及廣東所謂海西經濟區超過一億人市場的黃金鑰匙!在廈門發展十一年,從一家麵包店發展到密布福建省兩百家門市的海西麵包王——向陽坊食品,最了解廈門的功用。

  九八年向陽坊董事長黃俊凱在廈門街上設立第一家門市開始,向陽坊就決定以中央工廠統一供貨方式開連鎖麵包店,挑戰前店後廠的傳統小麵包店;但是初期並未掌握廈門人的生活習慣及店面租金昂貴的因素,展店情況並不順利,“○四年開始,我改採三乘五米的小店策略,並全面改裝潢才開始爆發成長。”向陽坊總經理郭敏鎰笑著說。

  由於廈門社區發展相當發達,民眾習慣在社區周邊購買生活用品,向陽坊放棄在市區開大店的作法,節省高昂的租金,改以不到三坪的小店面策略,成功在社區中建立完善的麵包網路,如果不是在廈門先試水溫,向場坊也不會摸索出這種深入社區的小店奇兵戰術。

  利用廈門的陸運、鐵路及海運便利,精益珍的產品可以快速運到全中國,但是由於全國統一售價,運到最遠的新疆烏魯木齊與最近的福州市相比,一包沙其瑪的運輸成本幾乎多了五倍。“由於海西即將大建設,運輸時間將大為縮小,我決定以兩年時間打下福建市場!”以前並未精耕福建市場的江和興堅定地說。

             最易適應/語言風俗相近,生活便利

  廈門市中心的一棟辦公大樓內人聲鼎沸,這裡是台灣人壽與廈門建發股份合資的君龍人壽總部,一波波年輕的業務員不是在訓練、就是被台灣幹部帶著出門拜訪客戶。雖然從去年底開業以來,已招募兩百多位外勤業務員,但是,君龍人壽總經理林耀焦急地說:“我們正在打仗,什麼都不缺,只缺人才,未來三年,君龍在海西至少還需要兩、三千名業務人員!”

  林耀更需要的是台灣有經驗的資深發展幹部,身為台灣保險業老將的他,近來接到不少台灣保險業的朋友來電,“有決心來大陸發展,再進一步來談。”林耀均以此回答敲門的台灣電話,主要是怕台灣人在福建會無法適應。

  但是對於其他台灣企業而言,相對於上海、北京等中國大都市,廈門其實是台灣人最容易適應的城市。曾經在蘇州工作六年的廈門友達光電總經理蔡清忠就有很深的感受。“以前在上海,時時刻刻都感覺到自己身在異地,生活壓力很大;但是到廈門後,由於語言、風俗更相近,沒有身在異地的緊張感,時常忘了自己是在廈門工作。”他輕鬆地說,廈門友達五十多位台灣幹部經小三通四個小時就可返台,幹部非常穩定。

  “我從未到大陸出差過,○六年底第一次到廈門看廠,當天就決定簽約到宸鴻任職。”宸鴻集團總裁特助李宜芳說,最主要就是廈門的生活環境與台北相似,台語又可以通,生活便利許多。除了她之外,目前宸鴻有一百多位台灣工程師在廈門長駐。

  雖然以廈門為中心的海西經濟區充滿各種機會,台商擔憂的不是硬體建設,反而是地方官員的心態。“之前的台商為什麼往東莞、上海跑?就是因為福建的官員太保守了,連優惠措施都比不過其他地方,更不要說別的!”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