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幣取代美元 時機未到

http://www.CRNTT.com   2009-07-08 11:46:58  


 
                中國在IMF的發言權有限 
 
  美元的國際主導貨幣地位源自《布雷頓森林協議》,并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保證,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言權雖幾經提升,卻仍只有3.72%,即使算上G20後的追加注資,也只能達到4%多一些,和美國的17%差距懸殊,甚至不如一些歐洲小國。固然,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不少國家紛紛
提出改變美元一家獨大,對國際貨幣多元化表示支持,但本意是提升歐元地位,而非“前門驅虎後門迎狼”,迎接一個新的外來國際主導貨幣。而不論“金磚四國”或“五國集團”,本身都尚不足以成為一個國際組織雛形,更無法在國際貨幣問題上形成合力。 

                 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 
 
  更嚴重的是,人民幣迄今仍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穩定性來自嚴格的外匯管制和國家政策調控,在這種情形下,貨幣的穩定性勢必受到極大制約。不僅如此,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即使中國和若幹國家達成人民幣結算協議,那些握有大量人民幣結餘的外國政府和企業無法將這些貨幣用於其它目的,而只能用來購買中國產品,這不但會進一步擴大中國貿易順差,且無法使這種雙邊交易擴充為區域性、國際性的普遍交易。因此,人民幣先得賣出自由兌換的第一步,并成為特定區域或國家間組織的結算貨幣。

   中國的GDP總量趕上美國尚需時日,更何況在實體、虛體經濟層面的綜合購買力和支配力,中國將很難在短期內望美國項背。至今仍是最大貿易順差國和“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刺激內需方面進展緩慢,更難在短時間內蛻變為如美國那樣的綜合性、全球性消費國,而這恰是國際主導貨幣所必須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在今天討論人民幣取代美元,或者人民幣的國際結算貨幣化,實在為時過早,中國人可以憧憬這一天,但最務實的方法,恐怕只能是踏踏實實,先完成人民幣的匯改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