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壟斷 讓中石化慌不擇言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0:14:43  


中國石化總裁王天普在接受專訪時明確否認公司壟斷的指責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訊/媒體報道,中石化總裁王天普21日回應市場質疑其對高額利潤的壟斷時稱不存在“高額壟斷利潤”,引起一片嘩然。《東方早報》今天刊登財經觀察人士陳寧遠的評論文章“壟斷讓中石化慌不擇言”,作者認為,“沒有公開透明的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壟斷的中石化說自己因為虧損所以不壟斷的笑話還會出現,並且會造成一種壟斷的委屈和壟斷的危害兼而有之的中國特色。其實中石化說自己不壟斷,正是這種委屈和危害之下的慌不擇言”

  9月21日在做客人民網時,中石化副董事長、總裁王天普明確否認中石化存在壟斷的問題。其理由是在相當長時間內,國內外油價倒掛,但“中國石化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在國際市場價格遠高於國內的情況下,先後組織大量進口,為此承擔了巨額的價差損失。如果說這也是壟斷,試問有誰願意這樣賠著錢去壟斷?”

  這麼反襯下,中石化作為央企太有社會責任感了——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成品油的需求為己任,竟然賠本行善事。但身為央企的領導,怎麼連基本的經濟學常識都不知道呢?

  壟斷本來就含有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企業暫時的虧損,不僅不證明企業沒有壟斷的嫌疑,相反毫無商業運行基本盈利原則的賠錢銷售,是壟斷最明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要嚴格禁止的。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里有明文的規定。該法第十七條“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之第二款說,“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其實賠著錢去壟斷的事例舉不勝舉。為占領市場從而最終達到壟斷目的的企業很多,手段也很多。壟斷不壟斷,只談暫時的利潤標準,不僅對經濟學常識很無知,對石油石化工業這個行業也很無知(或者說是“故意”無知)。因為中國目前成品油市場是充分競爭的,還是高度壟斷的,一望而知。

  據中石化半年報,其在全國一共擁有29484座加油站,是全國擁有加油站最多的企業(中石油不到2萬座),重點分布區域為華東、華南、華中等在中國經濟版圖中至為關鍵的地區。在這些地方,中石化是成品油銷售的主要控制者,其市場份額平均高達80%以上。而且維持這種格局的時間也經久不衰。要說這不是壟斷,全世界就沒有壟斷可言了。

  當然這個市場結構性的形成,不是現在的中石化領導人造成的,這有歷史沿革的原因,也有石油石化行業特征的因素。從歷史源頭看,造成市場由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壟斷的肇端,始於1990年代初中期石油石化系統的大改革。當時國務院決定針對成品油經營混亂、無序競爭的狀況,決定取消生產煉制廠家的批發權。改革後煉油廠的油只能進石油銷售公司。這個成品油批發“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改革之後,中石化和由石油部改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中石油,雙雙進行股份制改造,變成全資銷售公司,並以黃河為界劃撥資產:北歸中石油,南歸中石化。中國成品油的市場格局就這樣奠定了框架,同時形成了中石油可以向南發展,中石化也能在北經營的雙頭壟斷局面。

  雖然在實際的成品油經營改革進程中,能夠參與國內成品油經營的,還有中海油、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中航油,以及部分民營企業。但它們或者太專業,或者太弱小,對市場和消費者的影響都不夠大,在成品油市場上毫無話語權。

  否認這個事實毫無意義,同時在無知的否定中,還忽視了石油行業天然適合大規模經營的合理性。全世界的石油巨頭,沒有一家可以否定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壟斷,也沒有一家石油企業,不設法進行上下游一體化的規模經營,甚至沒有一個國家對石油規模經營,採取斷然否定的政策。石油的問題不在於否認規模巨大,也不在於片面地反對壟斷,更不應該是自己睜眼說瞎話,說自己不壟斷。

  現在開車的人多了,人們對石油的敏感,最直接地表現在成品油價格上。這才是中國成品油市場所有問題的核心所在。沒有公開透明的成品油的定價機制,壟斷的中石化說自己因為虧損所以不壟斷的笑話還會出現,並且會造成一種壟斷的委屈和壟斷的危害兼而有之的中國特色。其實中石化說自己不壟斷,正是這種委屈和危害之下的慌不擇言。因為在反壟斷情緒日益高漲的情況下,作為國有企業不能不正視壟斷的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