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兩岸智囊在台北 共識何在分歧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09-12-26 00:54:55  


 
  第三是討論熱烈,深入理性。

  鄭必堅在研討會開幕演講時說,在兩岸關係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階段,需要就如何促進兩岸關係良性發展,開展大討論。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需要大討論,兩岸學術界同仁,義不容辭、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大交流的前面,深入研究、順利善意、積極探索、有所作為,為不斷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閉幕致辭時,鄭必堅肯定地說,兩天的研討會,兩岸學者圍繞兩岸關係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友好、坦誠的氣氛當中,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即便有不同看法,也能夠相互理解、包容,理性溝通,確實難能可貴。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豫生也在研討會閉幕致辭時說,儘管與會者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立場,在討論過程中,有時候是浪潮洶湧,有時候是風平浪靜,但所有參與討論的人,都能夠很理性、平和地討論問題。

  第四是全程公開,毫無保留。

  此次研討會,未開先轟動,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要求與會的專家學者越來越多,並引起兩岸及外國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因此,原先規劃閉門進行的研討會,後來改為全程公開,包括全程對有意參與會議者公開,以及對新聞媒體公開。結果,與會的專家學者,由原先邀請的110位(大陸28位,台灣82位),增加到130多位,參與採訪報道的兩岸及外國新聞媒體達43多家110多人。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主流媒體連續以整版篇幅報道研討會情況,並配發評論。

  會議的完全公開及媒體連續、大量的報道,消除了部分人原本可能對兩岸學者因為閉門研討而產生的疑慮,並有助於引發台灣各界對兩岸關係問題的思考,促進更多的兩岸民眾關心和支持兩岸關係的發展。這也是研討會能夠順利進行、台灣媒體積極討論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