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0:37:12  


中國要盡量提高經濟增長率,實現“世界經濟發展中心”由西到東的轉移,同時使人、物、財流向亞洲,形成以中國市場為中心的亞洲共同市場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中國青年》雜誌最近一期登載評論員柯隆的文章“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文章表示,“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製造業大國’的基礎上進一步成為‘服務業大國’。就是說,有必要進行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結構轉換。”其內容如下:

  堅持實行“漸進主義”改革是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的關鍵。對戰後日本“比較優勢模式”進行改良的“中國式發展模式”在追趕階段效果良好。如今,中國經濟正處於深化改革的轉折點。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從“製造業大國”成為“服務業大國”,從“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

  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2010年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之前,世界經濟遭遇了金融危機,正處於觸底狀態。相比之下,只有中國經濟從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1%提高到第二季度同比增長7.9%,呈現出復甦徵兆,大有成為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颱風眼”的勢頭。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僅僅幾十年時間,中國經濟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發展呢?回顧迄今為止的改革歷程,雖然中間有過波折,但中國堅持實行“漸進主義”改革,所以中國經濟能順利追趕上來。

  為了弄清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要先從人(人才)、物(資源)、財(財力)這三個方面來觀察。就是說,在計劃經濟中政府的職能是進行資源配置,而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將經濟比作人體的話,經濟中的人即人力資源相當於頭,物是軀體,財是血液。我們從這三個切入點來看中國經濟。

  為使人力資源配置合理,必須實現價格自由化。人的“價格”是薪金。通過改革放寬薪金控制,現在大部分企業實行了能力薪金機制。其結果是,人力資源配置比實際改革前合理多了。

  物價控制也大大放寬了。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調查,中國97%的物價實現了自由化。與改革前相比,物的配置也大幅實現了合理化。

  問題是財的配置。從結論上講,金融中介機能還不那麼合理,這是因為,貨幣價格即利息的自由化遠未實現。政府推遲實現利息自由化,是為了保護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

  從以上三個切入點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實現了長達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然而,由於血液循環不穩定,增長率的變動還比較大。

  中國內部曾發生了激烈的對立和爭論。然而,鄧小平發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號令,結束了所有的爭論,確立了開放市場與引進外資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戰略。

  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促進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是必然趨勢。通過引進外資並使之承擔出口義務,以此保持了外匯平衡,而且促進了出口,賺取了外匯。中國用賺取的外匯從發達國家購買了先進設備和技術。

  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中,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對處於追趕階段的中國經濟來說,對戰後日本實施的以投資與出口為支柱的“比較優勢模式”進行了改良的中國式發展模式產生了相當大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