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要“重新發現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1:43:14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日前,學者熊培雲在新出版的書(《思想國》)中提出了“中國,重新發現社會”的概念,他認為,在完成對改革前“革命第一”的政治主導型全能政府以及隨後“效率優先”的經濟主導型政府的超越後,中國將從此進入“共建共享”公民社會的寬闊之境。
 
  如其所言,近年來,從社會領域立法到社會組織發育,“社會”二字的關注度持續高漲。那麼,“社會”一詞究竟應該如何理解?為什麼是“重新”發現社會?這場發現指向的目標是什麼?以下是《新京報》專訪熊培雲。
 
社會,有秩序並能自我組織 

  新京報:為什麼要提出“中國,重新發現社會”這個概念? 

  熊培雲:其實是在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提出的,當時我說就30年談30年是沒有意義的,必須把它放在60年的大背景之下。 

  60年分兩個階段,前30年社會不斷萎縮,有割資本主義尾巴、大躍進、反右、文革以及無所不在的單位體制等等,這個時期“有主義沒社會”。在社會走到崩潰邊緣之際,我們被迫開始了調整,1978年以後中國開始重新發現社會,是社會解放的過程,人的覺醒的過程。 

  而改革開放30年,又可以分為三個十年,八十年代是群體爭民主,波瀾壯闊;九十年代是個體爭自由,潤物無聲;而最近十年,是社會與國家充分博弈的十年,不斷地從舊有體制中搶回或者救起自己,從集體到個人,從政治到生活,實際上也是中國人重新發現社會的維度。正是因為社會自發自我的生長,漸漸恢復了應有的活力與創造力。 

  新京報:你這裡提出的“社會”,應該從哪個層面來理解?你提到“有人的地方未必有社會”,那麼,什麼才是你所倡導的應該被發現的“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