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學天才只是個神話?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8:53:31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訊/八個複旦教授招不進一個國學“天才”?一篇報道瞬間引發了輿論爭議。有人認為真正的天才不會這麼在乎複旦,維護招生制度的公平比破格錄取重要;有人則將炮火對准了高考制度、招生制度,說制度戕害天才;而孫本人,也在博客豪言:“千載之後,我會是配享文廟的國學大師,而你們(陝西招生辦),卻難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筆: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禍學於豐鎬。”但也有細心者,發掘事情本身,質疑孫見坤算是什麼天才,是不是有人在炒作,這會不會是一場莫須有的“天才”輿論鬧劇?

    ※孫見坤究竟是不是“國學天才”?

  質疑1:10年能閱讀2000多本古籍?

  中國青年報報道提及孫見坤“熟讀2000多本經史典籍”一說,這出自記者與孫見坤交流時,他言及:“從8歲開始,四書五經、各類經史典籍,均每日觸碰,及至今日,達到2000餘册。”無獨有偶,在8月28日中午中央一台《新聞30分》中報道孫見坤事件,新聞報道同樣提及“閱讀2000餘本經史典籍”。方舟子在微博揶揄:“從8歲起至今閱讀過兩千本古籍”,平均一年閱讀200本古籍,兩天不到就讀一本,比陳寅恪還牛……另外,青年學者羽戈也在一篇評論文章質疑:觀其書架,有一套日本漢學家瀧川資言的名作《史記會注考證》,可惜是新世界版,頗多瑕疵———研讀古籍而不精於版本,只可能緣木求魚。

  點評:兩天讀一本古籍,不是不可能,但不太合常理,而即便讀了,效果也令人存疑

  質疑2:參加國學“杯賽”獲獎能印證“天才”?

  再看孫獲獎的兩個杯賽,這也是其“國學天才”神話的核心論據支持。第一個杯賽,是央視舉辦的“開心學國學”比賽,其實是開心辭典的特別娛樂類節目,題目幾乎全以死記硬背為主,充斥著諸如“‘千里共嬋娟’中的‘嬋娟’指的是什麼”這樣的傻問題。很難想象,一個“國學天才”會參加這種比賽,更難想象,這樣的比賽能夠篩選鑒別出“國學天才”。——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開心學國學”的考題。博雅杯,也只是人文知識競賽,屬複旦自主招生的參考指標之一而非決定因素。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生辦主任丁光宏曾說,達到複旦錄取線的博雅杯獲獎學生其實非常少,大多數博雅杯獲獎者並不能被複旦錄取。

  點評:這兩大杯賽,印證國學“天才”的名號確實有點牽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