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抗通脹須防行政手段“過界”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09:26:15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訊/進入2011年,通脹壓力如影隨形。據報道,近幾日貴州、重慶、湖南、廣西部分地區遭受大面積冰凍天氣,預計未來一周內這些地區還將持續低溫;由於交通一度中斷,這些地區一些物流受到嚴重影響,部分物價已經開始上漲。

  2010年三季度以來,政府在通脹 治 理 方 面 政 策 迭 出 ,但穩定價格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需要一個過程。冰凍天氣對物價的影響仍有待觀察,但機構普遍預測,受翹尾因素、低溫雨雪氣候以及春節等影響,今年一季度物價上漲壓力難減。

  經濟參考報刊登記者陳偉評論文章認為,由於本輪通脹成因複雜,政府治理通脹也須厘清思路,對症下藥。

  就抗通脹而言,除了確保市場供應、完善補貼制度、維護市場秩序等措施,國務院提出,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幹預措施。然而,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應該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使用包括價格幹預在內的行政手段須慎之又慎。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規手段,不可濫用;即使不得不用,也須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運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

  理論上說,價格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價格本身就具有調整經濟關係和調節經濟活動的功能。比如說,一旦物價上漲,企業看到這一信號就會增加供應;供應一多,價格自然就會有所下降。鑒於目前我國95%以上的商品價格都已放開,一般情況下政府無需過多介入。

  文章稱,政府在治理通脹上切勿操之過急,或者用力過猛。既然通脹不是短期內形成的,那通脹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內被消除,過分追求“立竿見影”的政策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

  防範和治理通脹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物價維穩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較典型的是能源價格改革也受到影響。北京等地的天然氣價格上漲在聽證結束後仍被叫停,重點合同電煤價格被國家發改委限制,其他漲價措施也被要求審慎出台。類似的行政幹預確有值得商榷之處。

  不僅如此,雖然農產品價格較快上漲在本輪通脹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但治理通脹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就是說,僅把矛頭指向農產品價格是不夠的,穩定物價須打出一套“組合拳”。

  文章指出,考慮到貨幣超發是引發通脹的重要原因,貨幣政策真正重回“穩健”才是控制物價較快上漲的根本性措施。去年使用過的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今年有必要繼續使用,通過貨幣政策的“轉向”,穩定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