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拉登之後,美國會遏制中國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09:01:15  


5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拉登之死為“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事件和積極進展”。圖為外交部發言人薑瑜就拉登之死答問。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拉登(拉登)之死以及中東北非民主化,是否意味著美國中東戰略轉移?在美國的阿富汗和反恐戰略可能調整的情況下,美國會不會拿中國當敵人?中國如何尋找世界中的位置?南方網昨天登載文章“拉登之後,美國會遏制中國嗎?”:

  拉登死了,但美國未來的對外戰略安排不會有重大變化。這個背景下,美國也不會加強“遏制中國”。“遏制”這個概念是冷戰時對蘇聯說的,用在今天中美關系中並不妥當,說美國牽制、警惕或者防範中國,都比較貼切。但美國對中國的警惕的確在加深,為此,美國在通過合作與中國增加接觸,影響中國的行為方式。

  過去十年,本.拉登一直是恐怖主義的代言人,因為他,美軍付出了六千生命,另有其他上百萬人死亡。本.拉登被美國擊斃的消息,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解讀。拉登之死以及中東北非民主化,是否意味著美國中東戰略轉移?在美國的阿富汗和反恐戰略可能調整的情況下,美國會不會拿中國當敵人?中國如何尋找世界中的位置?南方都市報專訪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緝思教授,解答上述疑惑。 

  本.拉登之死是反恐的階段性成果 

  問:本.拉登被美國擊斃的消息,幾乎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震撼。在您看來,這一事件對美國的十年反恐究竟意味著什麼?

  王緝思:美國的反恐已經進行了不止十年,而是自9.11以來近十年了。本.拉登的死不能說是終結,而是一個階段性成果,給美國、西方及各國政府一種信心,他們最後還是把他打死了。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說,叫做“積極進展”。十年以來,在美國本土再沒有發生嚴重的恐怖襲擊,而在俄羅斯、英國及印尼巴厘島等地,都發生了重大的恐怖事件。這不能說是完全偶然的,至少說明美國的防範措施很得力,而且情報工作和特種部隊效率比較高。

  問:您如何判斷這一事件對未來的反恐局勢,會帶來什麼影響? 

  王緝思:本.拉登後來其實只是一個精神領袖,他不能在幕後操縱什麼具體行動,而是通過言論或指示來影響和鼓勵恐怖主義。或許沒有這種精神鼓勵,對恐怖組織是一種心理打擊,但在這之後,恐怖組織該幹什麼還是會幹什麼。恐怖活動不會因為本.拉登之死而更激烈,他們一般是有多大能力便會用多大能力。如果他們可以大幹,那在活著的本.拉登的號召下,早就幹了。我看恐怖組織不會因拉登之死而能力急劇增強,也不會因此急劇削弱。也就是說,這一事件對恐怖主義的未來並沒有決定性影響。 

  恐怖主義的定義有幾個要素。首先它有政治目標,不是一般的殺人爆炸、圖財害命。另外,它針對非武裝人員,以傷害或威脅傷害生命為手段,而且往往不是個人行為,是組織行為。各種政治目標都可能造成恐怖行為發生,除了本.拉登,還有俄羅斯車臣叛亂分子等等。本.拉登的死,對於車臣問題以及製造別斯蘭事件的人意味著什麼?恐怕也沒有更多的意味。這一事件只是一種標志性勝利,而且更多是一種心理效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