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南海目前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http://www.CRNTT.com   2011-06-16 09:53:02  


 
  李大光:所謂南海之爭,歸根結底就是石油資源之爭。中國是最早對南海海域行使主權管轄的國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規定把被日本占領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其中包括南海諸島。南海爭議問題是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那里發現石油以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想開采石油,南海被叫做“第二個波斯灣”。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南海周圍各國就開始提出主權要求。最明顯的舉動是越南陸續侵占和進駐南沙29個島礁,把有爭議的一百多萬平方公裡海域化作自己的專屬經濟區。

  南方日報:在中美經濟對話、陳炳德總長訪美後,為什麼美國又一次出現對華態度的反複?

  趙可金: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向來都是兩手准備,這個和陳炳德訪美等外交事件並不衝突。一方面和中國接觸對話,一方面又限制、抑制,也就是所謂的軟遏制,美國這是風動、幡動、旗杆不動。

  美國不是真的想和越南、菲律賓形成同盟與中國對抗。美國在關島、夏威夷、衝繩的地區防禦夠多了,說它想在南海建軍事基地純粹是猜測,更多的是出於外交考慮。美國不會為了越南或菲律賓向中國開戰,這幾方只是相互利用、彼此借助的關系。能明確的一點是,越南和菲律賓不會因為美國的介入就能在南海問題上為所欲為,美國也無法輕易憑借這次介入在對華談判中拿到更多砝碼。

【中國應對】對大國不卑對小國不亢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日趨複雜的南海局勢,我國該怎樣應對?

  李大光:我國一向奉行對南海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2004年中菲簽署了在南海共同研究油氣資源協議,2005年中越菲簽署了為期3年的《在南中國海協議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這都體現了我國和平協商解決爭議的態度。我們一直主張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從目前中國擁有的軍事實力來看,周邊國家不敢悍然對中國使用武力。美國力挺菲律賓和越南是出於外交和戰略考慮,但並不意味著要和中國對著幹。

  趙可金:南海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相關國家出於戰略、能源利益考慮,另一方面是中國出於整體國家戰略的考慮,高度的克制。

  我國需要做到的是對“大國不卑,小國不亢”。決定亞太事務的關鍵還是中美兩國的態度。在某些領域上中美雙方還是有互補性的,不該把經濟問題政治化和戰略化,不要讓地區爭端如南海問題影響地區經濟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