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冷靜研判周邊戰略新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11-06-27 09:44:07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現新的互動。美日關係方面,“3.11”大地震之後美日同盟更趨緊密。美、日於6月21日舉行“2+2”(外長加防長)會議,明確新的“共同戰略目標”,敦促“某些國家不追求及部署可能給地區安全帶來不穩定因素的軍事力量”,針對南海問題強調“遵循國際準則”、“航行自由”與“海洋安全”,無理要求中國“停止對他國船只採取妨礙行為”;中美關係方面,中美首次“亞太事務磋商”於6月25日在夏威夷舉行,中美“高手過招”,彼此在亞太地區的“競合博弈”逐步展開。

  綜上所述,相對而言,當前中國周邊環境呈現“東緩”、“西安”、“南亂”、“北穩”之勢,內涵如下:

  所謂“東緩”是指“3.11”大地震之後中國周邊環境的“東線”趨緩,日本“天災人禍”交織,自然地震可能引發“政治地震”,其在較長時期內被迫忙於“處理內務”,無暇對外“大折騰”;所謂“西安”是指西北方向的中亞相對安定,上合組織功不可沒,且已進入第二個十年;所謂“北穩”是指胡錦濤主席近日成功訪俄,將中俄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國與蒙古也於6月17日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所謂“南亂”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西南方向的南亞滋生不穩定的新變局,二是東南方向的東南亞“添亂”、“吃緊”,主要則是南海“風高浪急”。

  面對複雜多變的周邊環境,中國應加快謀劃“大周邊戰略”,區分陸地與海洋的不同情況,統籌各大地緣方向,針對地區熱點,創新運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韜武略”,破解美國的“巧實力”及個別鄰國的“小伎倆”。“大周邊戰略”應強調以下兩大原則:

  一是“剛柔並濟”,周邊戰略切忌“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包括在南海問題與南沙爭端上。對內對外都要講清楚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完整含義,和平發展絕不排除為捍衛自身正當利益的自衛反擊,應讓周邊個別國家盡早“清醒”過來,打掉其幻想與錯覺,以免其日後因挑釁中國被懲罰而“後悔莫及”。與此同時加快“硬實力”建設,重點提升海空遠程防衛打擊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