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球養不活70億人?

http://www.CRNTT.com   2011-10-31 09:56:06  


 
  歷史上從未有過一次饑荒是因糧食產量不足,愛爾蘭大饑荒時還曾出口糧食

  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饑荒。饑荒共造成150萬人死亡,人口死亡比例高於歷史上有記載的任何其他饑荒。愛爾蘭在饑荒最嚴重的時期,還將大量糧食出口到英國,且整個饑荒期間愛爾蘭都是糧食淨出口國。伊格爾頓在其著作中指出,愛爾蘭人之所以被餓死,並不只是因為糧食短缺,而主要是因為沒有錢去買,糧食在整個王國內綽綽有餘,卻不能向們提供。

  無獨有偶,1974年,孟加拉國發生嚴重饑荒,人們普遍將饑荒的原因歸結於洪水造成的農作物大面積減產,但奇怪的是,1974年該國的人均糧食可供量和總產量比1971年到1976年中的任何一年都更高,受洪水影響而減產的作物要在數月後才收割,饑荒在這之前就已經發生了。

  ■ 能源枯竭終要到來?

  哈伯特“石油危機”預言是一個封閉的數學模型,只對單個簡單的油田有效

  1953年,“石油危機祖師爺哈伯特”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預言:石油的生產會在一個時候到達巔峰。之後,即使價格再上升,石油產量也不會再增加,直到所有石油都被開採。石油專家把這種情形叫做哈伯特頂點(Hubbert's peak)或石油頂峰(Peak Oil)。由此,地球石油將在××年枯竭等論調廣泛流行,並發展成不同版本的“石油危機論”。

  仔細分析哈伯特的預言會發現,其預言是一個封閉的數學模型,預測的對象是單個簡單的油田。在模型中,油田的儲量和開發方式沒有大的變化,且限定儲產量的變化速度和最大可探明儲量等。客觀地說,對一個基本符合這些限定的"封閉系統",預測的成果大致符合實際情況,而對不斷開拓新區域、發現新油田和不斷革新采油技術提高采收率的"開放系統",如全球石油市場,其預測結果會有極大的偏差。

  現有原油收采率只有三分之一,若技術進步提高石油采收率10%即可滿足地球50年需求

  決定全球石油何時枯竭有四大因素,分別是資源儲量(有多少待開採的儲量)、采收率(儲量中最終能被開採出來的比例)、石油消耗速度和頂峰時的損耗程度(開始下降時全球儲量被消耗的情況)。目前,常規石油的采收率在三分之一左右,非常規石油的采收率要低得多。隨著現代科學和開採技術的進步,即使采收率提高10%,也意味著能多開採1.2萬億至1.6萬億桶。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計算,這個量已可滿足地球50年的需求。

  此外,非常規石油的開發目前已經商業化,如加拿大的油砂,委內瑞拉的超重油。如今早已是大油田的挪威特羅爾(Troll)油田最初只被認為是氣田,其薄油層毫無開採價值。而技術的進步不僅使薄油層可采,還勘探發現了新區塊,使其石油儲量在1990~2002年的12年間翻了5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