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陶短房:朝鮮會改革開放嗎

http://www.CRNTT.com   2011-12-31 09:33:21  


 
  這些言行,其實也從另一方面透露出一個信息,即金正恩時代的朝鮮,希望獲得外界更多承認。

  在聯合國為金正日爭“名分”,不僅僅是爭取對逝者的國際承認,更是為了借此為新生代朝鮮領導人爭取“主席台就坐”的資格;對韓國官方低調應對吊唁的怒火,也可反過來表明,他們渴望在此時此刻,和南邊的同胞兼敵人“好好談談”。匆匆來去的兩個民間吊唁團在朝鮮停留時間十分短暫,卻得到想必忙碌不堪的金正恩親自接見,這同樣表明,金正恩時代的朝鮮,希望——或者毋寧說需要“對外交談”。

  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的報告稱,2011年朝鮮糧食增產8.5%,饑荒人口從總人口2400萬中的600萬下降到300萬,但兒童、孕婦、老人等弱勢群體和邊遠省份人民的境遇無明顯改善,糧食缺口也高達73.9萬噸。今年春天最困難時,糧食定量曾下降到每人每天200克。

  誠如許多專家所分析的,朝鮮農業崩潰的最根本原因,是原本相當可觀的機械化、現代化農業在上世紀末因經互會解體、外援斷絕而無法維持,只有約20%的耕地仍被開墾,且單產只有韓國同類農地的60%。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早已給出解決問題的標準答案——多灌溉,多施肥,可這需要充足的電力和化肥,這兩樣同樣是朝鮮所短缺的。

  目前朝鮮的糧食外援主要來自中國和世界糧食署,金正日生前就努力擴大援助來源,並在去世前成功爭取到美、韓的“鬆口”:美國表示“將恢復對朝鮮營養援助”,韓國也曾表示會考慮恢復對朝糧援。但金正日去世後,一切都重新成為變數,朝鮮方面在11天裡的言行表明,他們希望通過非常時期的非常接觸,盡快把這些問題“談清楚”。

  然而,“對外交談”並不等於“對外開放”。金正恩所希望的,是讓自己需要的東西暢通無阻地進來,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拒之門外。這種“對外交談”的意願會否轉變為“對外開放”的意願,則要看外界的互動,以及朝鮮高層對利弊得失的綜合性權衡。

如果改革,會怎麼改

  人們所能肯定的,只是“一定會改革”,但怎麼改、往哪個方向改,卻無法判斷。新的改革——如果有,會充滿變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