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跳出以市場換技術的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1-07 08:55:22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2012年,是中國經濟形勢更為複雜的一年。這其中,如何尋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就顯得格外迫切。重慶時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李長安文章表示,長期以來,強調知識技術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鼓勵自主創新,都是解決中國經濟動力不足的核心思想。表現在對外貿易戰略方面,就是主張“以市場換技術”。然而遺憾的是,以市場換技術戰略並不成功,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認真反思。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打開國門不久的中國就意識到,憑借中國龐大的市場吸引力,能夠通過大規模地引進外資以及外資在國內直接投資辦廠的“外溢效應”,能夠較方便地學到技術、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這個試驗場最早就定在引進外資的“排頭兵”汽車工業上。然而,這種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設計的合資策略在後期的實踐中基本偏離了當初的美好願望。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的國產化率有了大大提高,但國產化率並不等於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

  據統計,目前在中國注册的中外汽車零部件專利總數僅占全世界的2%左右,其中,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的專利擁有量只占22%,剩下的78%為跨國零部件企業所擁有。在中國每年接到零部件企業的投訴中,20%與侵犯知識產權有關,投訴者以外資企業居多。很明顯,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明顯的短板。

  這種情形不僅僅發生在汽車工業一家身上。事實上,但凡做著“以市場換技術”美夢的合資者,大都空歡喜一場。

  對於大多數合資企業來說,他們普遍存在嚴格的技術限制條款,不允許中方把外方的技術用於自主品牌產品。有關調查發現,國內企業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國內申請專利的企業僅占全部企業的1%,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多數企業知識產權應用能力較弱,知識產權資本化運作多數處於空白,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專利實施率低於30%。

  技術沒有換來,市場倒是失去不少。目前,中國的外資企業已多達60多萬家,世界500強幾乎悉數來華。隨著外資力量的壯大,國內有不少行業漸漸淪為了外資獨霸天下的格局,甚至壟斷苗頭已暫露頭角。比如外資大約占據了小包裝食用油80%的市場,膠卷市場被柯達、富士占領,寶潔系列吞沒了日化用品市場,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儀器儀表、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等幾個行業,外資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了70%。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外資市場控制率警戒線標準(通常為20%,一般行業為30%,少數競爭性行業50%)來衡量當前外資對中國產業市場的控制率,亮起紅燈的行業已經不在少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