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提“一國兩區”意在試溫

http://www.CRNTT.com   2012-03-30 08:39:00  


民進黨抨擊“一國兩區”是矮化台灣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訊/評論員朱穗怡今撰文《台提“一國兩區”意在試溫》表示,不少人認為,吳伯雄特意提起“一國兩區”,是為了試探北京的反應,此言只對了一半,其實台當局同時也想在島內試溫,因為與大陸方面展開政治議題協商之前,若得不到民意支持,恐怕會使協商事倍功半,而“一國兩區”雖包含“一個中國”之意,但名字上又迴避了敏感的“中”字,台當局當是以此“折衷概念”,試探島內各界反應。 
 
  自馬英九今年1月贏得連任後,兩岸各界就更加關注,未來四年大陸方面和台灣方面是否可在政治議題協商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此便不難理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上周提出的“一國兩區”概念會引發“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了。直至昨天在國台辦記者會上,仍有台灣媒體“打爛沙盤問到底”。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則重申,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他問題都可以討論。一招“四兩撥千斤”即化解了台媒的尖銳追問。

  其實,“一國兩區”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正如楊毅所說,這是長期以來台灣方面在法律層面對兩岸關係所持的基本態度。1992年台灣方面頒布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規範兩岸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其中,條例名稱中的“台灣地區”指“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而“大陸地區”則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兩者均屬於“中華民國”。此即“一國兩區”之來源。

  吳伯雄上周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時觸及“一國兩區”,但未得到明確回應,外界遂議論紛紛、褒貶不一。相較於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一國兩區”有其積極意義,它至少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與大陸方面“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主張是有交集點的。不過,該名詞背後亦有“陷阱”,主要是“兩區”的定位不明。到底這兩區的地位是平等的?還是從屬的?國防、外交、司法方面的關係如何處理?在這些問題未釐清之前,貿然下結論只會引起更大的爭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