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處置五指山兩蔣墓園的兩難窘境

http://www.CRNTT.com   2012-04-05 08:03:16  


 
  實際上,當年蔣方良女士之所以具名向“國防部”申請將兩蔣靈柩移葬五指山國軍公墓,首先是因為陳水扁進行一系列的“去蔣化”活動,以配合其“去中國化”的圖謀,並要在“立委”和“總統”選戰中製造族群對立,鞏固深綠選票,以及轉移選民們對民進黨上台後執政無能、經濟衰退、失業率高企,及其家族貪瀆腐敗的視線,因而老是拿桃園兩蔣陵寢大作文章,令蔣家後人不勝其擾。其次是浮棺影響蔣家男丁早逝風水之說甚囂塵上——按照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因此,兩蔣暫厝在桃園的靈柩,是離地三吋,在四個角墊高的。當時蔣家後人及國民黨當局的考量,是待“光復大陸”成功後,就由其後人將整個靈柩遷回大陸安葬。但在此後,蔣家連續遭遇不幸,第三代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以至章孝慈,都是在壯年早逝。有懂“風水”者向蔣家進言,這是因為兩蔣靈柩未能“入土為安”之故。長此下去,蔣家的後人還將會不得安寧。

  在北京已經明確表示兩蔣靈柩歸葬大陸的時機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蔣方良女士就只好於二零零四年具名向“國防部”申請將兩蔣靈柩移葬五指山國軍公墓。而陳水扁也“大發慈悲”,同意以“國葬”規模移葬。為此,“國防部”耗資三千一百四十二萬元興建墓園,在二零零五初開工,年底完工,原本預訂同年移靈,但因蔣徐乃錦驟逝而停擺,再後來蔣方良女士也逝世,蔣家其他後人卻仍然希望兩蔣靈柩能歸葬大陸,不宜兩次“入土”安葬,因而也就不了了之。二零零八年台灣地區發生第二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就職,並下令重新開放桃園兩蔣靈寢,又適逢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蔣靈寢成為觀光勝地,活絡了當地經濟,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問題,因而兩蔣靈柩遷葬五指山墓園之事也就擱置下來。

  其實,早在國民政府大陸時期,蔣介石就為自己覓到百年之後的棲身之地,那就是在南京東郊鍾山南麓,國父孫中山的陵寢與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陵寢孝陵之間的“正氣亭”。蔣介石曾對幕僚表示,希望自己百年之後也能安葬在中山陵附近,永遠陪伴孫總理。但墓地的地理位置很講究,相傳當年蔣介石自詡,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高明一點,這裡應高於明孝陵;但不能與孫中山先生相比,此地應低於中山陵。而“正氣亭”所在地正合乎此標準。此消息傳出後,一群建築商發起募捐,籌得建亭經費,動工修建了“正氣亭”。亭建好後,蔣介石曾多次到此視察,並對上址和亭的建築表示滿意。但未料兩年後蔣介石就“倉惶辭廟”,渡海逃台,此後再也沒有機會再蒞舊地。 不過,蔣宋美齡女士在美國時曾向外界證實:“蔣公生前有遺願,回大陸,葬鍾山”。按兩蔣先生的意思,待“光復大陸”成功之後,由其後人正式將其靈柩遷葬大陸,入土為安,落葉歸根。 這也正是為何兩蔣分別在慈湖、大溪的靈柩,是以“浮厝”方式處理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