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立體化動力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4-13 08:31:05  


 
  文章指出,假如增長模式無法實現質的跨越,簡單追求GDP增幅不僅沒有太多的福利效應,還會導致既有增長模式弊病的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倘若中國經濟真的像某些經濟學家所說的早在幾年前就跨過了“劉易斯拐點”,則中國經濟有可能會迎來痛苦的爬坡期。新近關於人口紅利的研究表明:中國人口紅利的轉變節點將會在2015年出現,也就是說,即便是比較樂觀的估計,中國可以享受的人口紅利期也就剩下未來兩三年了。而且真實世界有時候還未必兌現這種靜態假定。

  至於“入世”紅利與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紅利,也由於中國在這方面吸收過猛而面臨透支的危險。換句話說,中國未來依靠國外市場的擴大而支持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越來越不現實,而發達經濟體日漸明顯的“再工業化”與產業回流現象也在壓縮中國經濟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假如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就面臨局部性斷檔危險的判斷比較靠譜,在防止由此引發經濟較長時期的衰退,顯然是中國未來一個時期面臨的迫切難題。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在人口紅利逐趨消失、“入世”紅利和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紅利逐步遞減之後,未來十年的增長動力將面臨較以往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這種大環境下,國人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中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長,取決於金融體制改革與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所釋放的內生性制度紅利與市場主體營商禀賦的激發,進而在充分挖掘國內價值窪地潛能的基礎上,結合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增長,構建中國經濟增長的立體化動力格局。

  首先,抓緊整固已有並所剩不多的要素紅利。一方面繼續保持較高的資本積累,提高勞動資源的使用效率,特別注意提高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另一方面,宜充分挖掘國內價值窪地的潛能,實現製造業區域布局的梯度轉移,力爭在中西部地區打造能夠比肩東部經濟技術水準的產業集群,將中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切實發揮出來。

  其次,以金融體制改革與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為突破口,盡快釋放內生性制度紅利,並給市場主體的營商禀賦以新的發揮空間。這要求政府在破除關鍵領域市場壟斷的同時,擴大競爭性投資領域,切實降低民營資本參與上述行業的准入門檻。這是一條不可逆的改革路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投資效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並最終孕育出一批真正適應市場競爭的超級企業。

  最後,牢牢把握全球正在醞釀的跨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期,加大對以大數據、智能製造和無線網絡革命為代表的技術領域的投資與研發,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力爭在未來十年里打造出能夠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超級產業體系,以幫助告別舊有增長路徑,開啟中國經濟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