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對華援助與戰爭賠償毫無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10-04 10:16:41  


日本對華經濟援助不是戰爭賠償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訊/騰訊歷史日前登載專題文章《日本對華援助與戰爭賠償毫無關係——"戰後中日關係”系列(3)》,內容如下:

  中國民間長期以來,一直對日本利用國共對立及國際局勢變化,成功免除對華戰爭賠償一事耿耿於懷;而與之共生的另一種民間論調,則是“出於對中國放棄戰爭賠償的感激,日本提供了大量對華援助”;這種論調不但流行於民間,而且見諸於報端。

  確實,從1979年至2008年,日本對華援助經濟總額達2000餘億人民幣。但必須認清的是,這些對華援助與日本對華戰爭賠償之間毫無關係:在性質上它既完全不等於戰爭賠償;在決策因素中,所謂“放棄戰爭賠償感激說”也找不到任何堅實的史料支撐;在實際效果上,日本付出援助的同時,其收獲同樣相當不菲。
 
  日本對華援助的原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決定對華援助時,戰爭賠償已不再是中日兩國考慮的問題了,至少在日方看來是不存在的,因為日本當時與中國恢復邦交的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必須放棄對日索賠。而中方也“不想依靠別國的賠償來建設自己的國家”,早在60年代就向日方表示過“戰爭賠償是要求對戰爭沒有直接責任的一代支付的,所以是不合理的”。日本對華援助主要基於本國利益的選擇。

  1979年至2008年,日本向中國提供約2248億元人民幣援助,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從1979年開始,日本對華提供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即ODA),日本對華ODA實施了近三十年,直到2008年才基本停止。據統計,直到2008年,日本對中國實施的經濟援助總額約為3.4萬億日元(約2248億元人民幣) ,其中包括大部分的開發貸款以及小部分的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和無償援助。

  歷年日本對華援助金額(數據來源《南方周末》)

  改革初期,中國外匯儲備有限,但又急需外匯資金配套引進技術和大型設備採購,利息低、周期長的日元貸款恰好解了燃眉之急。

  日本對華援助為中國改革初期的基建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日本對華援助的範圍包括中國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經濟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項目,諸如北京地鐵一號線、北京首都機場、武漢長江二橋等項目建設中都使用了日元貸款。以北京地鐵一號線為例,其日元貸款占到總投資的20%,等等。

  除日元貸款援建設施外之外,日本還提供了無償援助和技術合作,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中日友好醫院”(160億日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101. 1億日元)、“中日友好環保中心”(約100億日元)、“墩煌石窟文化遺產保存研究展覽中心”等。日本通過派遣海外協力隊、年長志願者等方式,為中國提供大批志願者、專家,遍布中國的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日本對華ODA的成效與其轉折》,金熙德 ,《日本學刊》 1999年05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