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專家:台灣中南部民眾個性特點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2-11-08 00:13:40  


 
  農業在北部地方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大幅下降不足2%,而在中南部農業比重相對較高11%—12%,尤其在濁水溪以南的雲嘉地區,農業人口比例偏高,仍佔南部總人口一半以上。

  由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南北差異,反映在社會、教育發展與福利設施普及上也有不同。台灣都市化程度也呈現從南向北逐漸升高的過程,即北部地方城市高度密集,中部次之,南部城市密度最低。北部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工資薪水、社會福利相對較好,因此也不斷地吸引南部地區的人口北移,南部地區人口增長速度遠低於北部地區。

  國民黨當局退據台灣後的這種從經濟規劃和資源配置長期“重北輕南”的做法,加速了台灣經濟重心的逐漸北移,使南部民眾自認受到社會不公平對待,與象徵統治者和資本家的台北有著必然的矛盾情結。

  (二)政治操弄進一步強化了中南部民眾性格特點,促使台灣出現“北藍南綠”政治現象

  國民黨的“重北輕南”政策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操弄,其結果是直接導致南部民眾對北部的不滿,並在政治鬥爭下轉化為對國民黨政權的不滿。南部民眾認定國民黨不能代表南部民眾的利益,成為國民黨在南部支持度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期,均不斷操弄省籍、族群、統“獨”矛盾,深化了南北矛盾。李登輝、陳水扁為推行“台獨”分裂路線,擴大“台獨”社會基礎,利用島內民眾尤其是中南部民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悲情意識”和“出頭天”心態,打著所謂“認同台灣”、“民主改革”的旗號,不斷挑動省籍、族群和統“獨”矛盾。一是歪曲篡改歷史,渲染本土意識,把所謂“台灣史”從中國史中割裂出來。二是反復炒作“2.28事件”,誘發本省民眾對國民黨和外省人的仇恨。三是每逢重大選舉便大打“本土牌”,將選舉定位為本省人對外省人、本土政權對外來政權的決戰,大力利用南部地下電台及其他親綠的媒體、社團進行選舉等政治活動,高喊“台灣人選台灣人的‘總統’”、民進黨給“本省人出頭天”等口號,宣揚民進黨的“台獨”理念和價值觀,散播“大陸欺負台灣”、“外省人欺負本省人”等謠言,謾駡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聯共賣台”、“中共同路人”。如此惡性的系列政治操弄,進一步強化了中南部民眾草根、本土、偏激等性格特徵。特別是民進黨上台後,在所謂“南北平衡”的幌子下,陳水扁採取“抑北揚南”政策限制台北經濟發展,重點發展高雄的經濟建設,結果不僅沒有縮小南北經濟等方面的差距,反而引發了北部地方民眾對執政當局甚至南部地區的不滿,進一步加劇了南北對立與社會分裂。馬英九上台後採取種種南北均衡發展的措施,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現象,但在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改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