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化主導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3-01-23 09:47:22  


 
  不能單純提高城鎮化率

  文章表示,從城鎮化主體來說,中國城鎮化主要涉及兩類人群,一類是當前存在於各大城市的進城務工人員群體,俗稱農民工,另一類則是未來即將由農村走向城市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群體。

  截至2011年,中國農民工數量超過2.5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6億人,產業工人大軍中70%以上都是農民工。這些人在城市工作,卻沒有充分享受工人階級和市民待遇,是城鄉之間的“夾心層”。中國的農民是一種身份,而不是一種職業。當中國的農民成為一種職業的時候,現代化就實現了。農民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最龐大的弱勢群體。為何叫做民工?是因為他們的職業是工人,身份是農民。別以為在城市裡務工半年以上就是市民了,城市裡的農民工並未享受到市民待遇,他們是一群無歸的倦鳥。他們面臨著“住房貴、看病難、孩子教育跟不上”等諸多現實問題。這些進城務工人員並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民,所謂的城鎮人口總數在這個意義上要打一個相當大的折扣。而對於另一部分未來即將進入城市的農民來說,在沒有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的情況下“被城鎮化”,他們就會面臨既不能安居又無法樂業的困境,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因此,城鎮化並不是單純提高城鎮化率,而是要實現沒有水分的城鎮化,讓未來的新市民“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城鎮化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統一化,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真正成為市民,能夠安居樂業,活得有尊嚴、有保障。

  多項制度改革需盡快破題

  文章認為,雖然城鎮化作為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在新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城鎮化的推進不能僅靠財政投入和政策引導。要實現沒有水分的城鎮化,讓進城農民真正成為市民,享受市民待遇,關鍵在於推進包括戶籍制度、財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多項與之相關的制度改革。

  首當其衝的是當前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城鄉二元化社會保障制度。戶籍制度以及社保制度不改革,單純將農民轉移到城市只是人口遷移,把農業戶口改為非農戶口也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與城鎮化的真正含義有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過度依賴賣地維持財政支出的財政制度必須改變。為避免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出現“房吃人”的現象,過度依賴土地出讓金的政府財政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此外,城鎮化意味著大量農村人口將進入城市工作,並且安家落戶成為市民,這就要求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和住房來保證新增城鎮人口能夠安居樂業。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始終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軍。因此,為解決進城農民的就業問題,政府必須要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減少中小企業的各項稅費,鼓勵個人創業和中小企業發展。與住房對應的則是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的保障房建設雖然增加了住房供給,但是保障房分配制度卻讓許多既得利益者有了進一步的套利空間。所以說,保障房建設很大程度上首先是為了滿足進城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分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總而言之,新四化是未來政府發展經濟的主要抓手,城鎮化則是排在其中首位的,主導著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未來5-10年內,中國經濟可以通過推進城鎮化建設帶動諸多領域的發展和轉變,從而實現新一輪的持續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