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博鰲論壇的使命與亞洲政經新坐標

http://www.CRNTT.com   2013-04-09 08:39:04  


 
  文章表示,很清楚,把亞洲作為一個行為整體來看,無論在哪一個層面,都應是當今全球經濟治理中的重要參與者,乃至新秩序構建的積極主導者。問題是,當下的國際經濟現實卻與此發展態勢相背離。

  誠然,十年前,優越感十足的G7成員國領袖們可以漠視乃至罔顧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改革呼聲,可以憑借他們對國際金融話語權的把持忽悠亞洲發展中國家;但如今即便是美國都在擔心自身的頭號經濟大國地位在未來是否依然穩固,因此也格外擔心能否繼續維持經濟與金融主導國地位,更遑論那些相對實力下降更快但仍是重要既得利益者的二流資本主義強國了。

  不過,一向信奉實力至上的美國著實老辣,在不改變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重要國際經濟組織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近年間一直在通過削弱歐洲夥伴國的投票權來滿足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擴大話語權的願望,甚至還在幾年前通過時任世界銀行行長特佐利克放出風聲,認為世行的改革必須適應正在變化的國際經濟秩序,為此頗富煽情地呼籲將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投票權比例進一步增至50%,世行投票權的安排應該反映21世紀國際經濟秩序的新現狀,體現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強的作用,增加其話語權。其實,這正是作為全球頂尖戰略高手美國的高明之處:山姆大叔早就看出,世界銀行在當今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角色有逐漸邊緣化之勢,即便將來某一天由中國人接掌世界銀行行長之職,大概也不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產生多大影響;而在關係到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方面,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可能有實質性讓步的,非得嚴守15%的投票權底線不可。換句話說,儘管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已默認世界經濟力量正在向亞洲尤其是中國轉移的事實,並樂意看到中國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但他們只是想把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納入由其主導的國際組織和國際論壇中,而絕不會容忍挑戰既有的國際經濟準則,絕不會輕易接受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扮演世界範圍內的積極主導力量。

  面對這樣的現實,在全球經濟秩序處於斷裂與重構摩擦性對接的微妙時間窗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亞洲,若要獲得與自身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既有賴於絕對經濟實力的增強與經濟一體化機制的搭建,也取決於亞洲主要經濟體之間能否消除非合作性博弈,更離不開基於區域發展範式與大國共性的亞洲新角色的重塑與國際擔當的確立。

  文章指出,遺憾的是,在當今世界的三大經濟圈中,亞洲是唯一沒有真正搭建經濟一體化機制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極為複雜的國家關係尤其是外部勢力的嚴重幹擾,使得亞洲要構建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那樣的經濟一體化融合機制異常艱難;過去160年間一直在堅持脫亞入歐的日本,面對經濟規模被中國超越的事實,如今試圖借力新的亞太貿易協定(TPP)來鉗制中國,恰恰反映一衣帶水的日本不願看到中國崛起的島國心態。而日本有意展開與中國的非合作性博弈,正是亞洲經濟走向一體化的最大障礙,也是提升亞洲經濟話語權的重要掣肘。當然,這些年來經濟屢受外部金融力量工具擊打的亞洲,能否在推進一體化的進程中萃取出具有普適意義的經濟模式,進而在找尋大國共性的基礎上,打造亞洲在國際經濟秩序構建中的新角色,承擔與本地區經濟實力相稱的國際義務,也是塑造亞洲新坐標的重要一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