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儲糧倉庫“火燒連營”為何引人遐想  

http://www.CRNTT.com   2013-06-04 07:49:17  


火被撲滅後,工人在清理過火後的糧食
 
人們懷疑"事情沒這麼簡單",首先源於中儲糧的壟斷形象

  “穩定糧食價格、維護農民利益”,中儲糧定位於人民利益的“保護神”

  電影《1942》中所描述的歷史令人膽寒,那一年河南發生旱災蝗災,又逢戰亂,赤地千里,餓殍遍野。劇中逼人的饑餓感已化作我們的民族記憶。於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就成了組成中國人獲得安全感最重要的那塊基石。

  《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中儲糧成立之初,對外宣稱的理想便是通過“反制投機,減少價格的波動”來實現“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於2000年成立的中儲糧(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具體定位是:負責中央儲備糧的收購、儲存、調運等業務,確保中央儲備糧的儲存安全和質量良好。

  中儲糧是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央企,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形成了遍及全國的收儲網絡,現有委托儲存庫點1000多個,直屬庫338個,這次著火的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就是其中之一。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儲糧政策性糧食收購數量大幅增長,200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0616億斤,中儲糧當年收購的糧食就占到全國糧食總產量18.6%。

  中儲糧自2004年啟動了“托市收購”,即在糧食收獲季節,市場上價格低迷時,按照國家糧食局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收購;在市場上糧價高企時,順價出售,其目的是“穩定糧食價格,維護種糧農民利益。”

  實際上,中儲糧在最低價收購環節“說一不二”,民營糧企深受其苦

  2004年啟動的“托市收購”政策,中儲糧是執行主體,由國開行提供收購資金,中央財政給予貼息和收儲補貼。如果民營企業想進入“托市收購”,一沒有資格,二沒有中儲糧巨大的政策和資金優勢,所以“托市收購”的執行由中儲糧一家壟斷。民營企業退而求其次,幹起了“代為中儲糧托市收儲”的營生。

  去年7月30日,來自新鄉、信陽、開封等地的民營糧食企業的員工在鄭東新區的中儲糧大廈門前扯起了印有“抗議中儲糧壟斷托市收購”、“企業要生存 員工要吃飯”、“擁護國務院新‘36’條’ 保護民企合法權益”、“不收糧 民企幾百億資產被閑置”、“中儲糧排擠民營企業 國法不容”等字樣的白色條幅。

  原來,這些民營企業既然“代為中儲糧托市收儲”,一切就都要看中儲糧的眼色,去年中儲糧想把民企完全排除在外。先是提高門檻,用“資格審查”卡掉了大部分民企;最後又對通過審查的民企直接說不,民企完全被拒之於門外。於是,引發抗議。

  本來,國家要推行“托市收購”政策,應該把執行環節開放給市場,而根本不需要專門設立中儲糧去做。僅2005和2006兩年,中央財政就給中儲糧提供了158億元的財政補貼,有這樣的補貼,還愁沒有市場上的企業願意參與政策執行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