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研究生招考引爆血統論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7-09 14:28:44  


 
備受爭議的改革

  “去年,我還是從學生口中聽說學院的招生制度變了,以前也從來沒有人徵求過我們的意見。”6月30日,復旦國務學院的一位副教授聽時代周報記者解釋了半天,然後愣愣地說:“這個做法感覺匪夷所思。你說,推免是對其他考生報考權利的剝奪嗎?”

  “而且,強化‘985’、‘211’的做法不應該反思嗎?再者,不同學校的績點可以橫向比較嗎?考慮難度系數了嗎?”對於整套機制,這位副教授不甚理解。而實際上,他提出的問題正是推免制度面臨的主要質疑。對此,教育學者也說法不一。

  比如,選拔研究生是否應當強調第一學歷?

  復旦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葛劍雄認為,看重985、211院校的學生無可厚非,本科就能考取好學校首先說明這個學生高中階段的基礎扎實;而一般情況下,重點大學培養的學生要比非重點大學好,這也是事實。

  “不過,高校需要考慮特殊性。以985、211院校為主要考察對象的同時,還應適當挑選其他學校的學生。有時,招生要降格以求。”葛劍雄補充說。

  但儲朝輝的看法截然相反:一個學生入讀的第一所大學,除了與自身能力有關,還取決於家庭條件、社會背景等多重因素。簡單從第一學歷判斷一個學生的素養,這是一種主觀臆斷,而非科學的眼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時代周報,目前,推免資格的確定是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名額集中於少數名校,而直接後果便是名校生受到優待,二、三本院校的學生則失去了進入精英大學深造的機會,進而製造了一種學歷歧視。長此以往,本科教育更加無法擺脫名校情結了。”

  在他看來,推免制度需要進一步改革:第一,所有學生都要平等享有推免的機會;第二,推免考察過程中,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考慮是否應由社會機構組織統一的研究生學術水平測試;第三,在招生過程中,賦予導師更多自主權。”

  而另一個核心問題,爭議同樣存在:高校增加推免比例,甚至100%接受推免的做法合理嗎?

  “只有那種專業標準明確、學生素養可以通過公開、透明的考核加以區分的學科才具有擴大推免招生的條件。但像思想政治這樣的‘軟性’專業,即便考試都很難衡量兩個學生的差距。而現在,試也不考了,我認為問題很大。”儲朝輝說。

  其實,更現實的問題是,那些未被推薦的學生怎麼辦?他們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短期之內,我們不會取消統考。畢竟,對於二、三本院校的學生而言,這是一個上升通道。而且,統考生中也有整體素質較好、學習刻苦的學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華政一位碩士點導師組組長告訴時代周報。

  不過,這位組長對於統考生有時也很糾結,尤其當他們來自那些號稱“考研一面旗幟”的學校,即某些地方院校,他們的學生從本科入學起便著手準備考研。這其中既有能力不錯的科研人才,也不乏優秀的“考試機器”。

  “有一種可能,一些名校拒絕統考是在生源較好的前提下,有意避開考研大戶。”這位老師表示。

  而從長遠來看,有學者認為,以推免制代替統考制乃必然之勢。葛劍雄表示,研究生教學比本科更注重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對於導師而言,生源非常重要,這並非一定指學生來自哪個大學,或者成績如何,而是看他能否適合專業的需要。所以,自主招生、實地考察,這是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方向。

  “我們要改革現行的統考制度,不能因為一些學校進行推免後出現問題就回到統考的老路上。但在過渡時期,可以保留部分統考名額,等推免制度逐漸成熟,並獲得社會認可後,統一取消考試。這可能是較為理想的做法。”熊丙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