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民族主義的戰爭史觀及其當代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3-08-03 11:26:08  


圖為日本自衛隊接受檢閱。(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8月3日訊/學者楊麗君、趙如淵今天撰文《日本民族主義的戰爭史觀及其當代走向》指出,儘管日本現在是民主政體,但人們越來越不確定日本的民主政體對其民族主義是一個制約因素還是促進因素。如果政治人物利用民主把日本再次帶上激進民族主義的道路,勢將改變東亞國際關係的局勢。

   近年來,日本新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崛起,近鄰中國和韓國深為擔憂。東北亞國家之間領土主權爭議的惡化更使得人們對東亞國際關係的前途感到不確定。日本民族主義向何處去?這是人們所普遍關注的問題。要理解日本民族主義,人們有必要回溯歷史,看日本如何塑造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又在如何演變?今天的日本政治又與民族主義有什麼樣的關聯?

  1900年義和團在山東發動的排外運動本來與日本毫無瓜葛,可是在英法的唆使下,日本派遣了一支由1萬2000人組成的軍隊(占八國聯軍總數3萬2000人的37.5%),成為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城的主力部隊。因此日本取得了巨額賠款和日軍駐扎北京的權利。從此,嘗到甜頭的日本為了獨占在中國的利益而與西方列強產生了矛盾。首先,日本與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利益衝突迅速尖銳化,兩國雖然多次談判交涉皆無法妥協,最終訴諸武力,日俄戰爭在1904年2月爆發。日俄歷時約10個月在中國領土和近海展開血戰。日本攻下了撫順,再占領奉天(沈陽),又得到來自新加坡三井洋行的電報指出前往中國救援的俄羅斯艦隊已過了馬六甲海峽,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以逸待勞,全殲了俄羅斯艦隊。俄羅斯由於國內革命爆發無法分心再戰,日本也因過度勞民傷財無力再戰,雙方於是在美國的調解下簽了《樸茨茅斯和約》,俄國讓出和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利益。可是,日本國內的民族主義者,因為沒取得分文補貼大感不滿,舉行大規模抗議行動。與此同時,日本在軍隊內推行了所謂臥薪嘗膽的黷武教育,日本從此步上了軍國主義不歸之路。這場被宣揚為以小勝大,黃種人打敗白種人的日俄戰爭,改變了列強在遠東的格局,為往後日本並吞朝鮮半島和以同文同種為由出兵中國鋪了路,也為驅逐“美英鬼畜”南討東南亞營造了氣焰萬丈的野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