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好的改革要有“幹貨”

http://www.CRNTT.com   2013-10-31 09:59:05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訊/改革的利好消息還未到11月就已釋放出來。公司注册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登場,包括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册資本3萬元的限制取消、企業年檢改為年度報告、實繳登記改為認繳登記等等。

  北京商報發表評論員韓哲文章表示,簡言之,改之前是政府怎麼舒服怎麼來;改之後是企業怎麼舒服怎麼來。這樣的改革是真正的改革,是在調整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是前者對後者的簡政放權。

  文章稱,當然,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也必然會出現“皮包公司”這樣的負面現象。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在打開窗戶的同時,蒼蠅蚊子飛進來是免不了的。顯然,如果為了阻擋住蒼蠅蚊子而關上窗戶,是得不償失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了預防“皮包公司”的出現而對於公司注册資本予以種種條件的限制,固然是防住了“皮包公司”,但與此同時也滋生了專門為了“幫助”企業驗資而存在的借貸拆借公司,一旦企業驗資成功,借給企業的“注册資本金”就閃退,這樣的灰色業態和灰色企業也是一種負面現象。可見,並不是說嚴加管制,多多限制,就能夠避免負面現象的產生。對於各種各樣的負面現象,最終還是要依靠放開管制和法治規範來解決。

  文章分析,對於公司注册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可以產生兩個正向的激勵:一是企業的起步和運營成本大大降低,不用再應付相關行政部門繁瑣的審核,有利於輕裝上陣,使得沒有多少錢但有很多創意的人創業。在中國,創新和創業的不足,始終是我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短板,從制度上為創新和創業保駕護航,本身就是創新的一種,即制度創新。有時候,制度創新並不只是意味著做加法,設計出精巧的制衡和監督機制,也可以是做減法,卸去對於企業和個人權利上的限制,從而釋放企業和個人的活力;二是減少了政府和企業的接觸點,也就減少了這其中的尋租機會,甚至腐敗機會。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如果政府是強勢的,那麼相關的監管部門尋起租來也是非常容易的。而這尋租成本,反過來又成為壓在企業身上的一副重擔。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