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錢荒”再現凸顯調結構之堅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08:41:45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臨近年末,銀行又現“錢荒”跡象。19日,由於部分金融機構未能軋平頭寸,銀行間市場本幣交易系統被迫延遲至17時收市,而不少品種加權利率均刷新了6月“錢荒”以來的紀錄。其中,1個月回購加權平均利率跳漲至8.42%。與此同時,市場上還傳出銀行間同存違約的傳言。為此,19至21日,央行連續通過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這顯示銀行資金面緊張的局面的確已經比較嚴重。

  中華工商時報發表評論員阮修星文章分析,從表象來看,資金面緊張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當其衝的是存款準備金淨上繳壓力,以及金融機構存貸款季末“衝時點”,要求各金融機構補充資金滿足合規要求;其次,央行意外連續第五次暫停逆回購,美聯儲超出市場預期進程縮減QE規模,以及互聯網金融理財造成的存款搬家等外部因素的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的擔憂。多重因素的交織,導致金融機構紛紛加入“借錢”行列,從而造成了資金供需緊張的局面。

  但是,在“錢荒”的背後,凸顯的卻是中國金融資源錯配的格局依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艱難。在上述看似合理的理由背後,不排除部分金融機構並沒有吸取6月“錢荒”的教訓。一方面,它們並沒有真正調整業務結構,甚至趕在銀監會“9號文”下發之前,繼續做大同業業務;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沒有很好地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有效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文章認為,儘管與6月份的“錢荒”有所不同,但本次資金緊張的背後,依然是結構性的缺錢,依然是因為商業銀行將錢過度地集中在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以及高杠杆化的理財產品等業務中,沒有投放到迫切需要資金的中小微型企業手中。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中國的金融機構不能真正地調整業務機構,去除畸形的高杠杆,只要上述幾個因素叠加的話,在2014年中國的銀行還會時不時地鬧點“錢荒”。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