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專訪桑德爾:人類可以扮演上帝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1-10 09:40:55  


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邁克爾 桑德爾
 
   子雲: 歸根結底,你並不反對完美?

  桑德爾:我反對當下普遍流行的對於完美的看法。尤其反對基因工程可以製造完美這一觀念。那種類型的完美才是我所反對的,我不反對廣義概念上的追求完美,我稱之為道德培養,我絲毫不反對追求道德上的卓越,培養性情,這些恰恰是我支持的。

  讓我擔憂的,是當下盛行的“科技可以製造完美”這一對於完美的膚淺理解。它可能會使我們忘記對於道德培養更深、更廣義、更複雜的認知。

人類可以扮演上帝嗎?我擔心“設計生命”會腐蝕親子關係中“無條件的愛”

  子雲:書的副題是“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你如何理解“正義”?接受造物主的賜予是正義的,人類主動選擇甚至參與設計生命是不正義的。為什麼說“設計生命”是不正義的呢?

  桑德爾:我認為設計生命不是達到完美的途徑,也無法讓人獲得真正值得被追求的生命。我認為,如果我們放任這一影響廣泛的社會行為,即父母試圖操控自己孩子的基因特征,選擇孩子的性別,身高,智力,決定孩子將來會成為出色的運動員還是優秀的音樂家。

  社會越接近於此種情形,孩子們越趨向於被視為消費品。我認為這會腐蝕親子關係中很重要的東西,即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如果我訂了一件商品,比方說一輛車,我會想要一些特定的性能。我會想要去選擇車的顔色,選擇它是否配有自動轉向和自動變速功能。如果這輛車沒有我訂制的配置,我會很失望。但對於孩子而言,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不可預見的。這種不可預見性構成了“無條件的愛”存在的環境。我並不是因為我的孩子的發色、身高、智商才愛他們。我愛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自我。

  所以我認為,隨著我們在基因工程的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會失去對於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的欣賞。

贊成基因技術用於“治病救人”,反對用來掌控天性、支配自然

  子雲:如果說人類的身體和靈魂均受之造物主,那麼有沒有可能,人類“設計生命”的力量也是造物主樂意賜予人類的力量?

  桑德爾:在反對基因工程的聲音中,有一種觀點確實認為,人類企圖通過基因工程來扮演上帝的角色。而有些人對此論點提出了駁斥意見:我們何嘗不可以扮演上帝?

  這意味著,對於人類是否可以扮演上帝、上帝存在與否、人類與上帝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不同宗教傳統持有不同觀點,致使不同宗教傳統對於這一問題的解答各異。

  論及基因工程,無論一個人對上帝持有什麼樣的看法,人類確實在改善世界、培育後代、治病救人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你可以爭辯,指出現代醫學本身就涉及人類扮演上帝,因為它本身就涉及了人類對於自然的干預。

  但也有與此相反的聲音,認為當我們使用醫學來治病扶傷時,我們是在試圖複原一個人完整的自然行為狀態,所以,可以稱這種形式的干預是對於自然的幫助,與自然達到和諧,而不是去支配自然。

  這可以作為一種解釋途徑,說明為何影響自然規律來治病扶傷可以被視為一種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事。

  然而基因工程有時並不是為維持健康服務的。人類使用它來滿足自身的消費偏好,選擇孩子的發色、身高和智商。這些不是以維持健康的名義所造成的干擾,它們並沒有起到救死扶傷的作用。它們更多地代表了人類對於天性的掌控和支配。而不是對自身的天性進行認知與培養。

  這一區別看似細微,卻舉足輕重,無論是從哲學還是從精神的角度而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