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諾獎得主薩繆爾森:中國在發展的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4-02-08 09:13:40  


動態經濟理論學家,當今世界經濟學界的巨匠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羅伯特.薩繆爾森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中國企業家》昨天刊載文章《諾獎得主薩繆爾森:中國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內容如下:

  僅僅在幾年前,中國還普遍被認為是一個不可阻擋的經濟發展巨人。30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長,似乎它正在順利闖過世界經濟風暴。然而,很多經濟學家,包括中國的和外國的經濟學家說,如果沒有一個新的經濟模式,中國總有一天會面臨經濟增長的衰竭,甚至更糟糕。這一結果對中國國內的穩定和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日本就是一個先例。

  中國的經濟模式側重於投資和出口引導型增長,而不是依靠內需。這種做法是現而易見的:使用科技手段和別人首創的工藝打造自己的工業基礎,輔之以公路、鐵路、機場等現代化設施;所有這些投資創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億萬貧窮中國人的工資;出口進一步促進了就業。2007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擴大了貿易差額)驚人地占到了經濟收入的10%。

  這種增長方式取得了成功。儘管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250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000美元。但是,更應該通過創新實現經濟增長。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說:“中國巨大的投資規模導致了多種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其中包括煉鋼業,造船業和光伏太陽能的生產。”

  北京大學的經濟學家邁克爾·佩蒂斯在《避免經濟的垮塌》一書中說,當今的模式注定的厄運就是債台高築。在某些情況下,借貸者(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是不會還錢的,因此銀行將大幅度縮減貸款額度,甚至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投資支出將深陷困境。從報紙上看,解決辦法是明確的:經濟硬轉向消費導向型。但在實際上談何容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