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營造戶籍制度改革的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8:40:24  


 
  雖然人口登記與管理在戶籍制度體系中產生的作用最小,但也對戶籍制度的改革進程產生了影響。例如,在主導戶籍制度改革時,戶籍管理的主管部門(公安部)往往被賦予主要的角色。最新的戶籍制度改革目標,“到2020年建立新型戶籍制度”就是由公安部提出的。

  較之於人口登記與管理而言,與戶籍掛鈎的一系列其他制度安排,對勞動力流動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由於戶籍制度附著的身份識別功能,持有什麼樣的戶口一度成為鑒別就業機會的依據。因此,當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的時候,農村戶籍曾經是他們獲取公平就業機會的障礙。一些勞動力輸入地政府,還對就業崗位分門別類,限制外地戶籍的勞動力獲得某些崗位的就業機會。因此,與戶籍制度相關的政策問題首先是如何在勞動力市場上公平對待遷移人口,讓他們獲得公平的就業機會。雖然,在整個改革過程中政策取向幾經反覆,但以2006年國務院出台《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幹意見》為標誌,不同戶籍的勞動力公平就業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然而,如果附著在戶籍上的福利差異沒有根本消除,僅僅從勞動力市場制度上彌合不同戶籍的人口間的差異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城鄉居民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在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水平、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仍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也正因為如此,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主要流動形式是勞動力流動,推進人口流動與城鎮化的主要動力是就業需求。這也就使得城鎮化過程與“以市民化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目標相去甚遠。由此,也對社會結構產生了負面影響。

  一方面,由於農民工社會保護(由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基本公共服務三個方面組成)的缺失,他們難以享受城市生活所應當獲得的服務,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這使得農村勞動力流動具有很大的選擇性:一旦他們難以在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獲得成功,返鄉就成為無奈的選擇。

  另一方面,純粹的勞動力流動扭曲了農村地區的人口結構。由於30歲以下的農村人口遷移率很高,因此,考慮農村人口流動之後,農村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會出現新的變化,產生所謂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同時,由於男性相對於女性而言具有更高的外出傾向,農村常住人口中女性的比例也更高。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態勢,農村地區脆弱的社會養老體系將難以承受巨大的挑戰。

  因此,如果把戶籍制度看作是人口登記、就業管理和社會保護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針對戶籍制度的改革就需要真正觸及其核心的部分,即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公共服務體系,使戶籍回歸其人口管理的原始功能。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對戶籍制度全面、徹底的改革,必將進一步改善勞動力市場環境,刺激勞動力的流動與供給,創造出新的制度紅利。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可以獲取增長紅利

  文章認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社會保護體系的一體化,意味著勞動力市場的開放性和競爭性的加強。一個更加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對經濟發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針對其他經濟體的研究已經做出了回答。美國學者Peri研究了美國各個州移民對各個州生產率變化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移民的增加顯著提高了生產的專業化水平和全要素生產率,有利於所在州的經濟增長。同時,移民的存在也沒有對本地人的就業和工作時間產生擠出效應。

  要指出的是,中國目前由農村向城市遷移的人口,與該文所討論的情形有很大相似性:沒有流入地的社會保護、受教育水平和技能低於本地居民等。使用類似的分析方法,認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增長紅利來源於以下幾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