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3-21 08:45:21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關鍵步驟,也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標誌。當前,貿易項下人民幣流出速度放緩,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推進面臨挑戰,擴大人民幣對外輸出,特別是資本輸出已成為當務之急。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日本的經驗,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最大限度減小風險。

  “馬歇爾計劃”與美元國際貨幣體系中心地位的鞏固

  《中國金融》雜誌發表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文章介紹,“馬歇爾計劃”的提出。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基於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穩定的國內政治及迅速膨脹的軍事力量,美國經濟經歷了增長最快的一段時期,這為美元崛起成為國際主導性強勢貨幣提供了經濟基礎,而1944年7月誕生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則為美元登上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提供了制度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一方面,歐洲經濟萎縮、美元外匯匱乏導致歐洲對美商品需求縮水;另一方面,美國戰後內需低迷,增加了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轉移過剩產能和緩解國內經濟壓力、重新打開歐洲市場,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向歐洲重建大規模輸出美元流動性,美元國際化進程明顯加速。

  “馬歇爾計劃”對歐開展大規模援助,但對資金用途作出嚴格限制。“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持續4個財政年度,每年給予歐洲國家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整個計劃的實施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歐洲國家將援助資金大多用於進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穩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秩序;第二階段,重點採購工業原料和製品,用於戰後工農業體系的重建;第三階段,大量資金開始用於重建歐洲各國軍備。

  “馬歇爾計劃”在突破西歐投資限制、轉移過剩產能、進一步確立美元霸權地位等方面作用顯著。經濟方面,作為對“馬歇爾計劃”的回報,英法等西歐國家在該計劃實施後期,開始允許美國投資其能源資源、金融等原先限制外來投資的領域,並放寬了美國對西歐企業的股權投資限制。受益於此,美國對歐直接投資在20世紀50年代出現加速增長,年均增速高達14.5%。同時,“馬歇爾計劃”還促進了美國擴大出口和轉移剩餘產能,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的贈款和貸款共計131.5億美元,其中75%用於購買美國的商品。計劃實施期間,歐洲三分之二的進口物資來自美國,美國借此轉移的過剩產能占其GNP的13%。此外,該計劃的實施拉動了美國經濟和就業增長,計劃實施期間,美國GNP年增長一度達到15%。

  貨幣方面,“馬歇爾計劃”以約占歐洲年均GNP 4%的有限援助,成功地幫助歐洲構建歐洲清算聯盟,有效開展多邊清算,促進了區域貿易和信貸。計劃實施期間,美國利用贈款及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貸款持續向歐洲輸出流動性,搭配商品的輸出,使美元在全球貨幣經濟活動中進一步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此外,“馬歇爾計劃”中美元援款流向歐洲,加之當時蘇聯和東歐各國出於政治原因將其美元資金轉存於蘇聯設在巴黎和倫敦的國際商業銀行,衍生出存放在美國以外銀行、不受美國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即“歐洲美元”。“歐洲美元”在美國境外流通和結算,推動了歐洲美元離岸市場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