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國際經濟大變局下如何贏取中國調整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7:58:33  


 
  文章稱,多元化退潮是近來全球經濟結構演化的核心趨勢,這與2008年至2012年多元化漲潮形成鮮明對比。2012年以來,隨著新興市場經濟規模全球占比從危機前的43%升至50%,“西退東進”餘勢殆盡,在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經濟快速恢復的勢頭下,“東退西進”反而漸成趨勢。作為新興市場領頭羊和金磚國家代表,中國經濟既然在前期多元化漲潮時表現搶眼,如今在多元化退潮時發生與新興市場共振自然不可避免。

  文章指出,從全局視角看中國經濟現況和未來,需要有務實識勢與順勢而為兩種意識。多元化確是長期發展方向,也有益於全球和中國。但好的事情,既不會必然發生,更不會立刻發生,我們不能對多元化抱有不切實際的憧憬。放下獨善其身的過高期望,才不會有過大的失望,才不至於讓唱空做空中國的失慎論調引發過度恐慌。既然多元化退潮已成階段性趨勢,那就沒必要用盡全力去保增長,而應果斷推動結構轉型,把以人為核心的增長國策落到實處,讓金融變為一池活水,將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讓中國經濟在結構轉變過程中增強發展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此外,值得強調的是,在新興市場全面“歲寒”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更多彰顯出“未凋”的一面。我們當然需要堅定對長期內經濟轉型和崛起的信心,繼續利用新興市場這個平台進一步在國際市場擴大話語權和影響力,並深入加強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的合作,盡力拓展內部合作共贏的空間。另一方面,現階段也需考慮同EM短期“脫鈎”,這包含兩層內涵:一要注重凸顯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的不同,避免國際投機勢力惡意放大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過程中的各類可控風險,借由做空新興市場進而做空中國;二要注重樹立個性化的發展標簽,以我為主,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市場作用,加快模式轉型,全力培育內生增長動力,借由微觀崛起實現宏觀崛起“第二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