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抑制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三大政策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4-04 09:00:30  


 
  對經濟下滑不宜袖手旁觀

  文章認為,應該採取一些積極的行動來防止增速過度下滑。

  這背後最主要的經濟因素是當前中國杠杆率偏高,一旦經濟增速過度下滑,必然會導致許多新投資項目難以為繼,總體需求萎縮,很多企業利潤率下降,產能過剩問題會更加凸顯。這就會加劇相關金融領域的壓力,放大增速下滑帶來的各種困難。而這一調整的痛苦是沒有必要被放大的。

  對當前經濟增速下滑不應該袖手旁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根據以上的分析,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未來還會上升,能夠接近8%,因此,現階段採取一定的擴張性政策來對衝改革所帶來的增速下滑是合理的,這種短期政策可以在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回升之後逐步加以調整。

  抑制增速下行的三大政策方向

  文章分析,面對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下滑,政府可能採取什麼樣的政策來應對呢?以下三大措施應該說比較合理,也最有望付諸實施。

  第一,加快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這不僅意味著中央一級要簡政放權,各級地方政府也要積極響應。通過簡政放權、減少審批,讓民間的投資力量更多釋放出來。這種簡政放權和民間資本的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個別產業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但是必須注意到,這些新進入的民營資本往往比現有的大部分國有企業技術更加先進,用先進的技術去衝擊舊的技術,能夠加快產能過剩行業的淘汰和技術升級,這也是一個市場經濟正常的新陳代謝的過程,不應該以人為限制新投資的方式去阻礙這一正常進程。打破壟斷也是調動民間投資的一個重要方面。預計中央政府會有選擇地放開一部分部門讓民間資本進入。在基礎建設領域,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將採取措施,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形成公共項目上政府和民間投資合作的局面。

  第二,出台預防性措施,化解局部地區因地方政府舉債過高以及房地產市場發展放緩所帶來的債務違約和地方財政重組的風險。

  中央或地方財政需要拿出一部分資金,建立專門的破產重組基金,更重要的是,事先宣布一套破產重組的基本程序,規定在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的情況下各債權人的優先級孰高孰低。通過這種方式,首先能夠防範局部的違約現象蔓延到整體經濟和其他金融產品中去,其次可以為未來地方政府和債務市場的參與者提出警示,防止更多的債務問題發生。這是風險防範的體現、底線性運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