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地產限購致經濟災難

http://www.CRNTT.com   2014-05-05 08:37:02  


 
  是因為老百姓手裡的錢不夠嗎?明顯不是,根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中國住戶儲蓄餘額高達35萬億元人民幣,高過其餘金磚三國GDP的總和。

  但中國的老百姓卻遲遲不肯將手中的錢花出去,原因何在?不是中國的老百姓不愛消費,而是他們最珍視、最盼望的一項消費被卡了脖子——限購令使得人們購買住房的需求被大大抑制了。

  一個現象應該注意,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困難的行業,除光伏是因受制於國外的補貼政策改變之外,其他大都與地產行業的興衰息息相關。而地產業的低迷,讓這些行業也遭受到了重創。

  首先,地產行業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建築業的衰退,建築業低迷,又造成連帶的鋼鐵、建築機械、五金、鋁業,及其他建築材料等行業遭遇到巨大困難。

  另外,人的很多消費都是在購買房屋之後才會發生。比如家電,買過住房之後,家電往往就會更換新的,此外買過房後還會更換家具,以及進行裝修、裝飾等。地產低迷必然又導致上述這些行業的低迷。還有,中國人有個特點,就是只有有了住房,進行其他類型的消費心情才會踏實,比如餐飲、娛樂等,而在沒有購買住房之前,花費起來總是有些縮手縮腳。

  由這些方面,可見地產行業興衰在當前會對社會經濟帶來多麼巨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房地產是可以讓各參與的賣方都能夠賺到錢的經濟活動。讓賣方能夠賺到錢,就說明這樣的經濟活動可持續,無需補貼,也就沒有扭曲,真正可以創造財富。

  地產行業之所以低迷,完全是因為限購令等政策打壓的結果。如果沒有限購令,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買賣住房的話,房產市場絕不會像當今這樣的冷清。因為,對住房的需求是最真實的需求。中國人絕不是不需要住房。只要看一看,在我們居住的大城市裡,有多少人依舊在租住著住房就知道。他們大多數都盼望能夠購買住房。限購令已經限制了很多這樣的人購買住房。

  當然,在某些人看來,雖然限購政策打壓了經濟,但是抑制了房價。為了更重要的任務——即為了讓老百姓認識到中央抑制房價的決心是認真的,那麼付出這些代價似乎也值得。

  這完全是認識錯誤。要抑制房價其實有遠比限購好得多的政策。要降低房價,最核心的永遠都是擴大供應。

  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很多城市的房價都有了很大降低。並非因為那些城市實施了限購,而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城市的住房供應急劇擴大了。這一切在2000年前的香港,2003年前的廣州,2008年前的長沙,以及目前正在發生的青島,都得到了有力的證明。

  實際上,中國人的住房問題主要還是因為住房的錯配。比如,當前中國工作機會最多,收入最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為了獲得這些工作機會,很多人就來到了這些大城市,但是這些大城市偏偏是房價最高的,無論是租房的價格還是買房的價格。

  要解決這一問題,原本需要北京上海等城市比其他城市供應多得多的住房,但目前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恰恰相反。

  解除限購政策,同時積極擴大住房供應——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住房供應量即使比目前擴大數倍也絕不多——既能夠降低房價,同時又可以讓房地產市場重新火爆,讓中國的經濟擺脫困境。

  來源:和訊網  作者:蘇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