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讀書改變命運”,還對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3:57:20  


 
機會與改變

  每年隨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起寄送到新生手中的入學報到手册中,都會附一份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憑著這份表格以及院系、學校的認定,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助學貸款、助學金以及各種困難補助。但是周靜並沒有將那份調查表帶來。她擔心,被貼上“家庭經濟困難”的標簽之後,會招來他人異樣的目光。“心里帶著這份擔憂,再加上周圍都是從全國各地選拔上來的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自卑感湧上心頭。”她心里開始形成了一道坎,把自己與周圍的人隔離了開來。

  輔導員多次找到周靜談心,幫她解開心結。最後,她選擇了接受學校的幫助。每年3000元的助學金對周靜而言,作用十分關鍵。

  2006年入學的李明一開始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尋求幫助。他的父母共生養了五個孩子,父親多年來一直身體不好,而在他考上大學之後,病情加重。李明大二那年,因為經常要請假回家探望父親,輔導員得知了他家里的情況,建議他申請助學金。父親後來病逝,這筆資助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幫助非常大。

  接受助學金之後,周靜加入了復旦大學本科生助學成才家園。在那裡,周靜結識了很多與自己的情況類似的朋友。相似的經歷讓他們彼此之間更能夠敞開心扉,而各自的故事也是相互鼓舞的一種動力。“其實一開始我是挺排斥這個地方的,但是後來我收獲了很多,找到了情感支持和歸屬感。這裡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平台,在接受幫助的同時更可以幫助別人、傳遞愛心,讓我覺得自己也是生活的強者。”

  據復旦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薛海霞介紹,復旦大學本科生助學成才家園成立於2008年,鼓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自我參與、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從而充分實踐學校的“雙助理念”,提供成才輔助的平台。家園給他們提供各種培訓,例如會教他們如何在公眾面前做好一個展示,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會組織支教等公益工作,將社會的正能量傳遞下去。

  大二時,周靜成為一個學生組織的核心骨幹,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一個轉折點。她逐漸發現自己很喜歡學生工作,於是加入了復旦大學“人才工程”預備隊。“我挺想當一名輔導員的。”周靜說,“我接受了別人的很多幫助,我想將這份感動傳承給更多人、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同樣是大二的那一年,一個免費赴墨西哥交流的機會擺在了周靜的面前。“對當時的我來說,一個是家庭的條件不允許;另一方面,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奢望過自己會出國,那是一件太遙遠的事情。”幸運的是,在院系推薦的四個人中,周靜獲得了這個機會。在墨西哥交流的日子里,每到一處周靜都會拿出筆記本記下沿途的點滴見聞。雖然交流的日子還不到一個月,但是帶給周靜的震撼是無以言表的。

  薛海霞告訴記者,2010年起,復旦大學開展了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赴境外交流項目。與一般的出國交流項目不同,這個項目全部由學校負擔相關的費用。這一方面旨在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希望讓他們更多接觸與欣賞多元的文化。“如果只是依靠這些學生自身力量的話,這樣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可能很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