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受災民眾怎不一早搬離魯甸震區?

http://www.CRNTT.com   2014-08-05 11:03:08  


  中評社北京8月5日訊/雲南魯甸6.5級地震,傷亡慘痛、損失慘重,且引發地質災害。於是,有網友問道,“國家是否考慮讓山區人移民,免得發生自然災害時,出現了堰寨湖、泥石流。”此回帖一出,立刻引發激辯。 

不只是地震,魯甸山區各種災害頻發

  旱災、泥石流、地震……地質災害不斷

  《雲南魯甸遭遇三年連續乾旱 14萬人飲水困難》,這是2012年的一則新聞標題;《雲南魯甸泥石流自然災害死亡人數增至4人》,此乃上個月的一則報道題目。關於地震,還有這樣的一段記錄:震區200公里範圍內歷史上有5級以上地震記錄44次,2013年震區100公里範圍內發生3次5級以上地震。

  從這些資料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80%以上都是山區的魯甸,是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地方。2008年3月的《災害學》上有篇文章說得更明確——魯甸縣地質災害類型眾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縫等。

  以上資料裡還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乾旱也好,泥石流也罷,本次地震震中所在地、地震烈度達到九級、嚴重受災的龍頭山鎮都是重災區。

先天且不足,後天猶破壞,屢發自然災害不奇怪

  先天缺陷:全區地貌複雜、山高坡陡、地勢險峻

  “全縣地形地貌複雜,分為燥熱峽穀區、溫旱河穀區、暖旱一般山區、幹涼二半山區、高寒山區、幹涼龍樹壩區、溫旱文桃壩區七個自然類型區域。山高坡陡,地勢險峻。”這是一段對魯甸自然條件的描述。而魯甸本身的岩石也屬於比較容易被侵蝕的類型。

  不管是地質條件還是地形地貌條件,魯甸山區先天就不太占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