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戰後日本的“南進”與東南亞的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14-09-20 09:18:00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訊/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內在對外擴張問題上有著兩個針鋒相對的流派。這兩個流派的中心目的都是一樣——為了對外擴張。但到底是北進還是南進,日本的統治精英一直是爭吵不休。所謂“北進論”,就是認為日本的利益是在北方,是在朝鮮半島,是在中國大陸,甚至是俄羅斯,所以他們認為應該把火力集中到北方發展。

  代表的集團是日本的陸軍,他們是大陸派,認為要向大陸發展。另外,還有一派認為,海洋、南方才是日本的生命線,因此他們主張“北守南進”,特別是海軍統治精英有這樣一個基本的思維。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經費,兩派各有一批政客、軍人和論客來為他們說話。

  可以這麼說,在戰前,“北進論”占主流,原因是日本畢竟是一個後進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避免和歐美、特別是英國產生矛盾,他們把重點放在北方的“經營”,但不管是“北進論”或是“南進論”,其實都是為大日本帝國服務。

  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南進論”和“北進論”的矛盾才獲得徹底的協調和解決。但這個南北並進的結果其實是帶來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的戰敗。

  在戰後的日本,“南進論”是位居上風的。日本的不少專家、學者,包括海軍出身的“平成妖怪”中曾根康弘等政客在檢討日本的戰敗史時,都認為“海洋國家”日本本來就是應該發展海軍,重視海洋的。

  當然,戰後日本“南進論”居主流,還源於一些主客觀條件:首先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就注定了日本不可能再以強勢姿態北進。另外就是1952年4月28日美國主導的“三大條約”對日本內外政策的規定與制約。“三大條約”是什麼呢?首先,是《舊金山和約》的生效,《舊金山和約》雖然讓日本從美國的手中獲得獨立,但卻留下了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其中包括中日、日蘇之間並沒有簽和平條約,因此也叫做《舊金山片面媾和條約》。

  美國當時糾集不少國家和日本簽署和平條約,並不等於說美國要完全放棄對日本的控制,相反的,就在《舊金山和約》生效的同一天,《美日安保條約》也生效了。換句話說,日本剛剛擺脫了美國的統治,但同時又再受到美國的控制。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影響戰後日本對華外交政策的條約,即《日華和平條約》的簽署。它意味著日本只承認逃至台灣的蔣介石政權,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決定了日本必須採取跟中國敵對的政策。

  這三個條約的生效與簽署,實際上也意味著日本在亞洲的生存空間必須向南發展,這就是日本戰後“南進論”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