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周瑞金:如果鄧小平在 還會搞改革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14-08-20 09:51:08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澎湃新聞:能否這樣認為,鄧小平果斷地提出我國改革開放的戰略構想,一是基於他對文革的反思,同時也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深刻反思社會主義的實際進程;二是基於他對世界態勢的準確評估和把握。

  周瑞金:正是如此。二戰以後,共產主義運動的一個戰略觀點是認為世界主要的問題仍然是戰爭和革命,就是戰爭引起革命,而且對於這種革命的前景有非常樂觀的判斷。一戰產生了蘇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之後又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並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基於這樣的邏輯和經驗,毛澤東時期就將戰爭、革命作為主題,後又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三個世界的理論實際上是說明:第一世界的兩個霸權主義國家是我們共同要反對的敵人,第二世界是需要我們爭取聯合利用的發達國家,我們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要團結起來搞世界革命。三個世界的理論和戰爭與革命的主題是分不開的。

  但是鄧小平審時度勢,根據世界發展的態勢,認為戰爭危險雖然存在,但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在1984年會見日本客人的時候就提出了關於當前世界主題的新看法,他說戰爭危險依然存在,但是戰爭可以制止,所以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他還說,當今世界一個是東西問題,一個南北問題,東西是和平問題,南北是發展問題,所以東西南北一起講,就是和平與發展的問題。在對於世界主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鄧小平又進一步指出,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奮鬥目標就是要趕上世界。可以認為,鄧小平對世界發展大趨勢的新認識新把握,並據此努力營造有利於我的最佳國際環境,是我們聚精會神搞改革開放、搞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

  澎湃新聞:國際環境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同時也需要有一些積極維護,這方面,鄧小平又有哪些主張和行動呢?

  周瑞金:是的,所以鄧小平一開始就注意營造中國改革開放的良好國際環境。他首先致力於改善與周邊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然後再突破與日本、美國的關係。在他再度出山不久,1978年2月開始,他幾次出訪,先到緬甸,後到尼泊爾,檢視中國這幾年來發生的問題,尤其是與周邊國家關係存在的問題。鄧小平之後又訪問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跑這些國家主要是為了反對蘇聯與越南結盟建立東南亞小霸權。一圈下來他大致用了十四個月時間,包括1978年10月和1979年1月訪問日本、美國,與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與美國建交,大大突破中日、中美的關係。這對我國當時與蘇聯、越南搞霸權主義的鬥爭和以後開展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澎湃新聞:基辛格曾經說過,毛周時期,我們和美國改善關係是為了安全;在鄧小平時期,與美國搞好關係是為了國內的建設。毛澤東一直認為鄧小平“對抗蘇聯堅定”。

  周瑞金:不完全這樣,是後來蘇聯有了變化。鄧是偉大的戰略家,完全清楚國際關係的意味。國與國的關係不存在喜歡不喜歡、討厭不討厭的問題,而大多是出於利益關係的考量。譬如說,在蘇聯的勃列日涅夫時期,那個時候他對中國施壓,拉住越南對我們造成過困難,這個鄧小平是很反感的,所以當時他是堅決抵制的。鄧小平的態度非常堅決,所以要開展對越自衛反擊戰,實際上是要打擊蘇聯的這個氣焰。但是,1982年4月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表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給中國發出了和解信號,對此鄧小平迅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兩國關係得到了緩和。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過世,鄧小平馬上派外交部長黃華參加了他的葬禮。鄧小平是從我國的國際戰略出發,怎麼對中國更有利,有利於我們國內的現代化建設,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出發點。到了戈爾巴喬夫執政後,1989年中蘇正常關係就恢復了,鄧小平親自出來會見了戈爾巴喬夫,提出結束過去,開辟未來,一切向前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