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軛下的韓國式跨越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10:23:59  


 
  其他的原因還要在韓國的歷史中尋找。日本35年殖民統治給韓國留下的最“可見”的遺產,是由官僚階層和警察隊伍組成的國家控制機器。這筆遺產,加上3年朝鮮戰爭後成長起來的龐大軍隊,共同構成了韓國“強勢國家”的政治生態。強勢國家以及政府權力來源於軍方,使經濟發展布局有了擺脫利益集團羈絆的可能。在李承晚時期,從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4年到樸正熙政變上台的1961年,韓國經濟年均增速僅為4.4%。而樸正熙執政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增速高達7.6%。李承晚權力基礎不穩固,是導致其難以推行大破大立式發展戰略的重要原因。李承晚是美國“嫁接”來的總統,一直受缺乏軍方支持的困擾,美國的大量援助相當一部分被用來“購買”軍方的忠誠,而非用來發展經濟。

  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的樸正熙總統,在軍方擁有廣泛人脈,沒有李承晚那樣的後顧之憂。而且,與當時同樣由軍人統治的阿根廷不同,樸正熙政府有美國的強大支持。與同樣是美國軍事盟友且政變頻仍的泰國也不同,在冷戰背景下美國對處於冷戰前沿的韓國的支持力度遠超對泰國。這一切構成了樸正熙政府對韓國社會超強的控制力。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學者姜明世在分析這一問題時指出,韓國統治精英利用美國的軍事援助鞏固權力,而權力的鞏固幫助國家提升了控制社會和管理經濟的能力。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樸正熙在執政的第二年開啟了國家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投資基建為經濟發展打基礎、第二個五年計劃打造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轉向重化工業的經濟發展戰略。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教授布魯斯•庫明斯在其《陽光普照下的韓國》一書中指出,國家的軍事動員,為韓國工業發展提供了與他國相比更具紀律性的勞動力隊伍。3年的朝鮮戰爭以及隨後相當長時期的軍事動員,造就了“軍事化”的韓國社會,加上強勢國家形成的“高壓型”政府,這些都成為韓國經濟現代化初期的獨特優勢。此外,與其他軍人統治的國家不同,韓國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的總統只有樸正熙和全鬥煥,而且沒有因政變引發社會大動蕩。這為經濟持續發展以及政府政策的連續性創造了政治和社會環境,也為韓國以低成本優勢保持產品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條件。
 
  以軍方為權力來源的強勢政府,在韓國經濟轉型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樸正熙時期偏向重化工業的發展戰略,造就了勢力強大的財閥,導致國家經濟的失衡。在全鬥煥政變上台的1980年,韓國經濟下滑1.9%。當時財閥通過經濟手段影響政府決策,但由於政府權力基礎依然在軍方,全鬥煥依然能採取果斷措施啟動經濟轉型。譬如在信貸上頂住財閥壓力,向中小企業傾斜,以及大砍政府開支—1985年政府預算赤字甚至被削減39%。如果沒有軍方做後盾,全鬥煥政府不可能協調財閥與中小企業的利益關係,也難以抵禦因預算削減而招致的官僚階層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