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良驊:台灣主流社會何以對光復節冷漠?

http://www.CRNTT.com   2014-11-09 11:12:32  


 
  其三,台灣當局、政治人物和大眾媒體過分誇大大陸的負面新聞導致台灣民眾對台灣光復產生排斥心情。長期以來,台灣當局為了凸現自己的施政能力和成績,極盡抹黑、醜化、貶低大陸之能事,很少傳播大陸的正面新聞,刻意傳播大陸的負面新聞;有些政治人物為了鬥垮競爭對手,刻意討好對大陸有誤解、有誤會、有恐懼、有敵意的台灣民眾,便道聽途說,甚至主觀臆斷,添油加醋,大肆在台灣社會散布大陸的負面新聞;有些大眾媒體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中居有利地位乃至不敗之地,抱著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經營理念,捕風捉影,胡編濫造,過分誇大大陸的負面新聞,也迎合觀眾、聽眾的好奇心理、懼陸心理、“台獨”心理。這就導致許多台灣民眾對大陸情況產生片面的看法,乃至負面的觀感。9月15日,台灣《聯合報》發表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及大陸民眾的觀感仍以負面印象居多。其中對大陸政府印象不佳的比例為57%,負面印象集中在不民主、貪腐和強勢霸道上;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觀感也是以負面感受居多,達51%,其中對大陸民眾不文明行為印象最差,其他包括強悍霸道、現實、炫富、不衛生等。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及其民眾具有那麼多負面觀感,自然會產生不想讓台灣光復得歸大陸祖國的心理,甚至對當年台灣光復產生排斥心情。 

  台灣主流社會對光復節冷漠以對,除了上述三個原因以外,還有台灣有些人和媒體刻意美化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和兩岸交流不深入,以及美國、日本插手台灣事務,等等。在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台灣部分,原本日本給台灣搞建設,是為了掠奪台灣的木材、蔗糖、藥材、糧食等物資,以造福於日本人民;但台灣“獨派”卻以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詞語宣稱,日本統治台灣的目的是為了建設台灣、為台灣人民創造幸福。有的台灣導游飽含著對日本當年修建鐵路的敬佩之情,驕傲地向遊客介紹“阿里山森林鐵路是全世界島嶼中唯一的高山鐵路,是東亞地區最高的鐵路,牽動著台灣最深的浪漫情懷”。現在台灣的一些書裡面宣稱:“日本時期的台灣社會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史資顯示,日據時期台灣社會盜竊、搶劫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宣傳,將會讓有些台灣民眾誤以為日本殖民台灣時真的有那麼好,誤以為台灣光復後跟光復前差不多甚至不如光復前,只是“再淪陷”而已,沒有什麼可值得紀念的。在兩岸交流不夠深入部分,兩岸自從2008年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不斷推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兩岸簽署了21項協議,大陸實施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措施,鼓勵陸客赴台旅遊、陸商赴台投資、陸生赴台就學,實現兩岸全面“三通”,讓台灣許多民眾享受到兩岸“和平紅利”。然而,儘管兩岸隔海相望,近在咫尺,血脈相連,同文同種,但由於彼此之間的猜忌心依然存在,相互之間缺乏政治互信,總是對相互交流缺乏足夠的信心、動力和熱情,擔心落入對方設置的圈套或者陷阱,如履薄冰,謹小慎微,時而前進,時而後退,交流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特別是台灣方面始終對大陸懷有恐懼之心,防範過度,連兩岸兩會簽署的有利於台灣服務業發展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都不予通過施行,還炮製了一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讓未來的兩岸協議更難以通過,導致兩岸交流停滯不前,在“深水區”舉步維艱,給台灣民眾的好處有限,未能實現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的期待。由於台灣對大陸防範過度,有不少台灣民眾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獲得的利益有限,進而延伸到對台灣光復興趣缺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