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夏斌:宏觀調控中的“底線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09:05:31  


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夏斌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近期以來,關於中國經濟新常態議論很多,其實當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就是處於困難微妙的調整轉折時期。

  新京報發表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夏斌文章表示,GDP增速從2010年一季度以來,已連續18個季度放緩;大規模的改革重新啟動,經濟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好的發展勢頭,但遠不足以形成能完全替代過去增長的動能;改革紅利的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經濟中過去多年積累的問題與風險正在逐步暴露;作為當前經濟中關鍵變量的房市價格與銷售量下跌與刺激房市政策重新啟動已同時開始,情況錯綜複雜,穩增長和穩經濟的壓力很大。在此情境下如何分析形勢?

  “經濟增速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表述是當前經濟現象最為形象的概括,但是,“三期叠加”的表述僅僅是對中國當前經濟“現象特征”的表象描述。至於“換擋”換到哪個擋位?“調整陣痛”表現在哪些方面?會陣痛到何種程度?以及更重要的這三者不同的動態變化相互之間又是如何互相制約與影響的?最後會對經濟大勢起什麼樣決定作用?以上“現象特征”的表象描述並不能清楚回答全部問題。

  對經濟前景不必過度悲觀

  文章稱,目前,對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容易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一是過度悲觀論,動輒斷言中國經濟“要衰退”、“硬著陸”和“崩潰”等;另一種是盲目樂觀論,看不到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真實困境,只是簡單地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歷史平均增速的數據進行外推,斷言增速“築底”之後還會年複一年持續過去那樣的增長。

  首先不必過度悲觀。經濟增速下行是經濟內在邏輯發展調整的結果,適度地調整有利於中國經濟持續健康成長,儘管現在增速在下行,我們看到產業需求區域結構分配等指標都出現比較好的勢頭,資源環境成本在減少。而中國在前五大經濟體中,如果能夠繼續保持6.5%到7%的增長,相對而言仍然是絕對的高增長,這樣一種中高速增長意味著對中國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的逐步解決提供了進一步的財力支撐。雖然前期經濟的“超級繁榮”確實在銀行體系內建立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但是目前的銀行體系已經有所準備,今年三季度末,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到12.93%,有近2.5%左右的撥備覆蓋率,意味著銀行體系已經有了不良資產增長的準備。

  另一個不必悲觀的理由是三十萬億的優質國有淨資產,這是中國經濟防範經濟大震蕩的本錢和巨大的財力保證,也是美國危機以來,美國、日本等政府羨慕不已的中國政府的調控資源。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對當前經濟中的系統性風險是心中有數的、是居安思危的,並且已經在悄悄開始逐步化解風險的行動。我們縱觀歷史,讓經濟出現危機甚至崩盤的往往不是其他,而是首先來自於政府的僥幸判斷和錯誤認識。比如2007年次貸危機前的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就錯誤地認為當時的世界經濟不平衡,當時美國學界爭論,認為美國經濟問題不大,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降息,才產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危機;而中國經濟從危機以來,對系統性風險並沒有麻痹大意和樂觀,當前的三期叠加的判斷,主動進行調整深化改革的行為,是對中國經濟不必過度悲觀的最基本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