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回顧:尼克鬆訪華 北京仿佛進入臨戰狀態

http://www.CRNTT.com   2015-03-29 09:37:58  


 
  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是把這“四不”作為紀律條例下發各單位的,明確指出這是市委部署工作的一部分。當時中國與外界基本隔絕,基層單位很少能看見外國人的身影,能見到美國總統的隨行人員,工人屆時難免會好奇地圍觀,前顛後跑。面對這種可以預見的細節,高層人士覺得有礙國家政治形象和人民精神面貌,因此不得不處處設防,以嚴苛的紀律來加以控制。工藝美術工廠等單位還提出,職工要真正從始至終做到“四個顯示”,即“顯示出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變化和精神面貌,顯示出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顯示出中國工人嚴格的組織紀律性,顯示出我們有條不紊、按計劃辦事的工作作風。”(見1972年2月19日北京工藝美術工廠黨總支《關於尼克鬆訪華准備工作匯報》)

  每逢重大事件來臨,基層單位總會習慣性地拿出類似“四顯示”的表態性言論,讓它們充斥各種簡報匯報之中,以滿足上級焦慮的維穩需求。各單位的工作表面上有所鬆動,甚至還略嫌輕鬆,其實還是被板結凝重的內部氣氛所彌漫。尤其遇到“尼克鬆訪華”這種不告而來、異常的外交事件,官方在台面上對美帝國主義的說法、判斷沒有徹底改觀,只是策略性的應變和最高層的謀劃,對黨內和民衆根本沒有交待領袖的真實想法,政策界限不分明,各級幹部無從了解事變的要領,頭腦陷於混沌茫然之中,只能靠著熟悉的老調和慣性窮於應付。

  保衛工作

  治安保衛工作成了接待尼克鬆訪華的重中之重,市委在此問題上非常強硬,提出幾項剛性要求:“對五類分子和其他危險人物逐個做了安排,嚴格控制和防範。參觀沿綫的各種隱患,都採取了預防措施。對易燃、易爆、劇毒等物品,進行了普遍檢查,訂了保管、使用制度,預防意外情況發生。保衛人員進行了具體分工,各負專責,確保絕對安全。”(見1972年2月22日《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致吳德、吳忠、丁國鈺》)為此,公安部門已提前向各系統下達“冬防”安全保衛工作的指示,力爭在尼克鬆來訪前在安保上萬無一失。

  在工業各系統中,以從事民族工藝生產為主的市二輕局是外事接待較為集中的重點部門。據簡報稱,局黨委先後召開五次保衛工作會議,逐項研究並做了細致的布置。局黨委還下文強調,要百倍警惕,決不讓階級敵人有可乘之隙。經過各單位匯總,確定二輕全系統共有“九種人”(包括地富反壞右)489人,對其中表現不好的30人需要嚴加把控,採取留廠專人負責看管的措施,要組織監改小組,對懷疑對象早晚安排勞動,加強管教,不給其破壞時機。

  吳德等市委領導特別指示,在尼克鬆訪華期間,嚴格城區、單位出入管理,對生產需要增替的設備、產品,在可能的範圍內均要提前配置。為此,各單位都要提前備貨,盡量讓外地人員在此期間少進入城區相關區域。譬如料器廠原來每天都有外地來人取料,廠領導對外來人員的政治情況不太了解,因此決定在20日前將七天外加工材料一次發完,在尼克鬆來華期間不再發貨,以此堵塞可能出現的安保漏洞。(見1972年2月20日北京二輕局黨委致市委、市革委會《關於我局系統接待尼克鬆准備工作落實情況報告》)

  實際上,到了1971年尼克鬆准備來華之際,經過“文革”以來幾番“清理階級隊伍”,“過濾”了城區蕪雜、可疑的人口,大大提高了首都市民的紅色淨化度。據1968年11月市革委會《關於清理階級隊伍情況的報告》,截至11月13日,全市揪出的各類階級敵人已達80100人,其中叛徒3927人,特務4761人,死不改悔的走資派3207人,現行反革命分子9993人,新挖出的五類分子14435人,沒有改造好的五類分子27566人,其他壞分子14320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