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朝鮮為何不願被稱“改革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15-05-22 09:21:55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最近,朝鮮在經濟政策調整和拓展對外經濟方面採取的一些積極舉措引起廣泛關注。這些舉措有助於朝鮮盡快走出長期持續的經濟民生困局,有利於朝政治、社會穩定和促進區內經濟合作,值得歡迎和鼓勵。但是,如果把朝鮮的這些舉措說成是“全面改革的信號”“擴大開放的開始”,這卻是不妥的。

  朝鮮歷來不願將其經濟發展措施稱作“改革開放”。如果站在朝鮮的立場,從其特殊國情出發去觀察問題,那麼,我們就會理解它為什麼不願貼上“改革開放”的標簽。筆者認為核心問題是三個:第一,中國改革開放是在撥亂反正,徹底否定“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朝鮮作為血脈相傳的政權,先輩領袖的“主體思想”和“先軍路線”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被奉為圭臬,決不容許置疑和更改。

  第二,中國改革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導向,實行多種所有制並存特別是允許發展私營經濟;而朝鮮在思想上仍然固守“計劃經濟和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是社會主義主要特征”的認識,認為改變這兩條就是丟掉社會主義。

  第三,中國國家體量大,承受能力強,在全方位開放情況下,儘管遭遇外來思想文化侵蝕、衝擊的嚴重挑戰,仍能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而朝鮮在美國敵視、南北分裂和激烈制度競爭的複雜環境下,如果像中國一樣國門大開,敵對思想和不良資訊流入,勢必給其政治和社會穩定帶來威脅。

  對此,朝鮮採取的處方是實行“我們式(朝鮮式)社會主義”和相應的“革新”舉措。這些以“7.1經濟管理改善措施”“6.28措施”“5.30措施”等命名的舉措,從“土地承包”、企業擴權以及建立特區和開發區等方面看,確實容易產生中國式改革開放的聯想,但深入辨析即可發現,朝鮮的“革新”舉措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存在極大區別。比如,朝鮮搞“土地承包”,但並不解散合作農場;鼓勵企業靈活經營,但並不改變產權屬性;建立特區、經濟開發區,但採取的是“據點式”“走廊式”管控模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