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會熱話:從馬桶蓋到圓珠筆透視供給側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0:20:32  


(來源:網絡資料圖)
 
  結構性改革,“三去”必不可少

  “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化解過剩產能。”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目前都有30%左右的產能過剩”,要在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上下功夫。

  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行業受到投資、消費、出口的拉動,盲目擴大產能,以至於導致生產和消費結構嚴重不匹配的局面。部分“僵尸企業”以各級政府信用為背書,既不會被市場淘汰,也不願雖需求改革,造成了生產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局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總裁陳康平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外部監事梅興保也認同這一觀點,建議對於過剩產能所形成的不良資產應該加快處置。“在必要的情況之下,由於政策性原因形成的那些不良資產,還應該採取債權股這樣的被歷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改革要堅決,也要社會政策托底

  正如人大代表辜勝阻所言,去產能是要“動刀子”的,既難又“痛”。淘汰落後產能卻絕非看起来那麼簡單。企業關停帶來的就業問題、民生問題也被納入了代表委員們的考慮範圍。

  民革中央就在《關於多措並舉,做好去產能過程中人員安置工作的提案》中提出,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預計將產生近1000萬的勞動力轉移,將對就業、社保、勞動供求雙方造成巨大的壓力。

  民進中央也在《關於發揮教育培訓在化解過剩產能人員安置中作用的提案》中表示,在落實好國家關於做好職工安置的一系列政策的基礎上,既要努力為職工創造再就業的工作機會,也要充分發揮教育培訓在化解過剩產能人員安置中的作用,提高職工自身能力和水平,為再就業創造更大的空間。

   “供給側改革是一場從理念到行為的重大轉變,是一項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方面作用的重大探索,其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需要犧牲部分短期利益,但為了明天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必然的選擇。”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