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會熱話:居家社區機構 讓中國人老有所養

http://www.CRNTT.com   2016-03-11 00:17:39  


2013年2月22日,江蘇省南通市,在晾曬著被子的養老院裡,一位老人站在醒目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標語前若有所思。(來源:網易新聞)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居家養老模式對子女的時間和精力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中國“子女在大城市工作、父母在小城鎮養老”的候鳥工作形態越發普遍的今天,強求居家養老模式也並不現實。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省婦聯副主席程萍也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現實很難讓他們能在工作、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之間做到面面俱到。其實,老人去社區養老機構應該被看作像把幼兒送到托兒所一樣正常”。
 
  根據多地發布的“9073”養老規劃,未來機構養老的比例將維持3%不變,居家養老的比例則要從96%降至90%,而這部分的老人需要全部由社區養老來負擔。相對於居家養老的“個人養老”模式,包括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在內的“社會養老”角色未來將更為重要。
 
  然而社區養老恐難一蹴而就,不少代表和委員就對社區養老的難點、痛點深有感觸。
 
  社區養老需要完善配套設施和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興安盟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司艷華表示,基礎設施、服務管理體系不健全,特別是基層醫療保障體系不成熟,是社區養老的第一“心患”。司艷華表示,社區人員上門訪談、照料、進行健康指導的費用不能報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太差,基層社區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除了相關制度不健全,基層養老服務人員人才匱乏,也是限制社區養老推廣的桎梏。全國人大代表張素榮在調研中發現,為老服務人員文化水平低、工資低、社會地位低,群眾從事養老服務行業的意願不高,相關人員面臨短缺。
 
  針對社區養老目前面臨的困難,程萍委員建議對新建社區進行養老方面的硬性標準。程萍表示,開發商在獲取土地開發權時就必須清楚地說明,在新建社區內將把多大面積留給幼兒園、托老所和各種公共設施,將社區醫療機構放在什麼位置,以及市民就醫是否方便等等。
 
  除了聚焦新建社區的“增量”之外,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秘書長馬光瑜還把目光投向了現有社區的“存量”。他表示,應該將居家養老服務場所、設施作為必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來建設,明確多少人口的社區,就應當必須相應配置一個居家養老服務場所。為降低運營成本,政府還可以將這些場所免費或以較低費用委托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運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