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南海仲裁:國際法律戰,中國如何勇爭勝利?

http://www.CRNTT.com   2016-06-06 00:08:17  


 
  本次中方的策略是一種自主的當事國選擇,是基於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綜合考量而做出的決定,也是對以談判協商友好解決領土爭端的國家公共政策的一種貫徹。

  第一,“不參與”仲裁可避免仲裁結果的不確定性,堅持對南海島礁的主權主張。

  仲裁一旦敗訴,後果非常嚴重。涉及戰爭與和平、領土與主權的爭端具有高度政治性(high politics),可能直接危害一個國家的根本核心利益。 

  即便少數國家通過國際訴訟或仲裁手段解決了領土爭端和海域劃界,往往也是基於雙方國家合意而進行的自願仲裁,而非單方提起、單方判定、強制執行的情況。

  第二,“不參與”仲裁可增強各方以談判解決南海爭端的動力和意願,避免陷入集體仲裁。

  菲方此時提起的國際仲裁具有深刻的國際政治意義,不論菲方是否勝訴,其他與中國存在領土(包括領海)糾紛的東南亞國家,都可能有強大動力對中方提起或威脅提起類似仲裁,以增加其在南海談判中的籌碼和底氣。中方可能陷入“集體仲裁”的漩渦。

  反之,如果中方堅決否定仲裁的效力,輔以適當的配合措施,減少提起仲裁方的收益,加大提起仲裁方的成本和損失,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他國家權衡投入和回報比例,從而打消類似仲裁企圖,客觀上有利於增強南海各方以協商友好解決南海爭端的動力和意願。

  當然,中國採取“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也需要承受一定的代價。

  第一,中國這一立場會遭受以西方為主的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

  但即便中方參加仲裁,以西方為主導的部分輿論依然會對中方施壓;若最終敗訴,此類輿論壓力可能更大。為此,在國際層面積極發聲,用國際的語言講好中國的故事,闡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