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智庫中國通戴博:從《北京人在紐約》起步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0:11  


戴博主持研討會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戴博自己就是這種美中人民融合的身體力行者。他娶中國姑娘為妻,育有兩兒一女。夫妻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互相彌補,孩子們也都會講中文。剛成人的大兒子北丘高中畢業後想上電影學院,當導演;15歲的老二北川對卡通製作和圖畫小說感興趣。或許第二代會步父親的後塵,成為美中文化交流的促進者。

   秉持美中接觸 倡建亞太新安全架構

  主持“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後,戴博繼續秉持推動美中接觸的理念,他相信坦率直接、互相尊重的溝通對話,是處理美中關係的正確之道,但承認目前這種理念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因為美國從國會到政府,從學界到民間,對於中國的戒心越來越強。他強調,美中在戰略上互不信任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雙方都有應當檢討之處,不能把責任歸咎於一方。

  戴博強調,美國對中國崛起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大貢獻,雖然中國95%的成績是中國人民自己的心血創造的,但同時要承認,幾乎沒有一個中國的進步現象與美國毫無關係。他說:“我覺得美國雖有美國的問題,但是美國還是比較大方的。如果真要遏制中國,為何讓最優秀的中國學生到美國最好的大學去學習呢?多數美國人覺得,中國就是想變成東半球的老大,他們不見得是說錯,但是因為中國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與美國不一樣,這就變成比較大的問題。”

  戴博表示,到中國去訪問,你會覺得中國人的勁頭很足,普通老百姓就是想日子過得好點,機會多一點。與老百姓接觸,他們肯定不是敵人,美中之間打仗太荒謬了,可是政治較量,不同的利益和價值觀還是起作用的。他說,中國可以說因為美國不承認中國崛起的事實,這是有道理的,但是美國“二戰”之後一直在亞太,所以最大的變化還是中國崛起,以及外界對中國崛起戰略目標的疑慮。

  戴博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建立中國可以接受的,同時承認美國和中國鄰國利益的西太平洋安全新架構。他說,中國是大國,任何大國富起來後肯定要強化軍隊,這是自然的。中國非常依賴西太平洋航運通道,“二戰”之後,美國一直負責保護。中國是這個安全架構的受益者,中國也承認這點,可現在中國覺得,“謝謝你,現在該我們了,我們有能力了,我們寧願自己保護我們依賴的通道。”戴博認為,這是合理的要求,但現在亞洲國家雖然都以中國為最主要貿易夥伴,但他們不想讓中國成為地區安全的保證者,寧可讓美國成為離岸的平衡者。不過美國要自我反省,有沒有能力扮演這個角色?力不從心,非調整不可。他希望所有的區域國家通過一個較長的進程來建立新的安全架構,美國扮演的角色可能小一點,但如果美國亞太盟友滿意,美國也無話可說。“我們寧願在國內花這些錢,給我們的孩子大學多點獎學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