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灣社會的脈動與國民黨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7 00:02:48  


 
  這些外部因素最後使得整個台灣社會的氛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時候,台灣社會的氛圍主要是對民生經濟不滿、對蔡英文當局施政不滿。但2019年台灣社會的主要氛圍逐漸發生了顯著變化,“不願統、傾向獨”的所謂“主權捍衛意識”燃燒起來了。這種氛圍環境十分不利於韓國瑜與國民黨的選舉。

  在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量變過程中,台灣的媒體與輿論體系多被“綠化”。蔡英文當局實際上也加強了對媒體與輿論的掌控。台灣媒體與輿論體系在台灣社會氛圍的變化中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結果,不利於韓國瑜及國民黨選舉的東西滿天飛,不利於蔡英文及民進黨選舉的東西基本上都很難發酵。

  選後很多人認為外部因素有巨大作用,但實際上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因為內因如此了,才會讓蔡英文“撿到槍”、“撿到炮”,外因的作用才顯得很巨大。

  事實上,2020年的選舉結果基本上反映了當前台灣社會意識形態、政治生態的結構。總體上看,選舉過程中,蔡英文及民進黨基於台灣內因,利用外因有利因素,主打基於統獨立場的“主權牌”、“美國牌”,總體上有效掌控了選舉議題,有效掌握了選戰主戰場,呈現積極進攻態勢;韓國瑜及國民黨多數時候呈現被迫因應、拿香跟拜、被動挨打的狀態,基本上陷入人家設定的戰場中跟著打“主權牌” 、“美國牌”。結果,這次選舉基本上回到了“藍綠對決”的局面。而在“藍小綠大”的結構下,選舉結果可想而知。

  本來韓國瑜、國民黨的優勢在於打“安全”、“有錢”牌,但是未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適當應對不利因素,未能有效掌控選舉議題,未能掌握選戰主戰場,基本上跟著人家打“主權牌” 、“美國牌”,結果選舉中“捍衛主權”成為選舉的主要議題。這激發了很多有所謂“主權意識”的台灣民眾出來投票,並支持蔡英文。結果這次投票率高達近75%,蔡英文也創造了領導人選舉票數新高,拿到了57.1%的選票,高達817萬票。 

  韓國瑜加上宋楚瑜的得票率是43%。57:43基本上體現了台灣當前的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結構。韓國瑜拿到逾38.6%的選票,實際上已經讓一部分政治“中間”的庶民甚至一部分政治“淺綠”的庶民支持他了。按照國家認同的比例來看,目前認同“兩岸是一個國家”的人不到25%,認同“兩岸是一中一台”的比例高達66%以上。這樣看來,實際上蔡英文得到的票還沒有達到持“一中一台”的國家認同比例那麼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韓國瑜打“安全牌”、“有錢牌”實際上已經起到了部分平衡作用,就是拿到了一部分雖然在所謂“主權意義”上面認同“一中一台”甚至趨向將來“獨立”的一些選民的票。這部分人基於和平安全的顧慮,基於民生經濟的考慮,沒有投蔡英文的票,所以蔡英文並沒有拿到66%這麼高的選票,而衹拿到57.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