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0-06-01 00:02:45  


 
  2、大陸:國家統一的底線不容挑戰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的逐步開展,中方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形成了短期應對共識:管控分歧,以時間換空間,為國內產業轉移升級和技術革新爭取機會,從而把握中美經貿合作的主動權。對於中方來說,經濟利益可以有所割捨,但國家主權不容半分讓步。原本民進黨上台以來多次破壞兩岸和平交流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大陸底線,兩岸摩擦逐漸升級,大陸態度愈發強硬,在國民黨領導台灣地區期間尚無話語空間的“武統”聲音在大陸民間越來越大。雖然習近平主席“兩岸全面融合發展”的核心對台思想是當前全黨全大陸的對台工作準則,仍然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與“六個任何”,否定了武力統一的必然性,官方機構國台辦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不會改變,但兩岸關係緊張態勢如若在蔡英文第二任期內繼續延續,大陸方面將被迫無路可退。

  儘管美國對華貿易制裁的危害正在蔓延,台灣地區也因為與大陸經貿關係緊密而受到波及,然而台灣當局卻犧牲人民利益選擇配合美國破壞兩岸供應鏈的經濟政策,擴大了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政治的影響。大陸在兩岸經濟力量對比的優勢決定了經濟上大陸或許可以被美國牽制,但不會被台灣地區牽制,針對當前形勢,大陸已經採取了包括惠台政策直接單方面制定而不與台當局協商、及時更新惠台政策吸引台商投資工作等措施,在惠台26條措施出台後,台灣島內不同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有前往大陸發展的意願,說明無論外界形勢多麼嚴峻,大陸堅持加強兩岸融合、惠及台灣民眾的政策方向是有效的、明智的。另一方面,在美國和台當局多次挑釁大陸國家主權的行動中不難發現讓步和收斂態勢,例如蔡英文在勝選後的記者會上談及兩岸問題時仍然留有餘地,美國在通過“台北法案”時對美台經貿合作等內容進行敘述降級或刪減,說明目前兩方暫時不敢突破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在兩岸三方的較量中,大陸的經濟實力不算墊底,政治上又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不至於完全淪為美國囊中之物,未來的戰略選擇將至關重要。

  3、台灣:政治強行向“美”但經濟難以把控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台當局的兩岸關係政策主旨就是全方位“去中國化”的反融合,在中美貿易爭端中同樣扮演了“仇中反中”的角色,根本目的是藉助美國支持進一步推動“事實台獨”的實現。從主觀上看,基於“台獨”黨綱的民進黨近年來政治路線愈發激進,但兩岸經貿合作密切極大減小了台灣地區政治“獨立”的可能,蔡英文第一任期內的“新南向計劃”和“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就是為了轉移島內外貿重點和減輕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從而削弱大陸對台的經濟牽制能力,為“台獨”掃清障礙。雖然蔡英文的經濟戰略在促進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方面確實取得一些成效,可2017和2018兩年的兩岸貿易不降反升,其經濟政策中的政治目的沒有得到充分實現,這個時候美國發動對華貿易爭端成為台當局的“機遇”,台當局與美國形成經濟上減輕對華貿易依賴、政治上反對兩岸統一的美台共識,不僅藉美國之手為“台獨”造勢,而且增加對美貿易的比重,將自己的生死大權交到美國手中。從客觀上看,台當局對島內經濟盲目樂觀、對美國支持盲目樂觀,這種過分依賴不可控因素的做法將使得台灣地區的和平發展陷入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