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國模式展示“三大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5-04 00:01:52  


 
  原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埃貢·克倫茨在《我看中國新勝利》一書中寫道:“中國願景的長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的領袖把願景目標投射到21世紀中葉,我沒有見到全世界還有哪個政治家能做到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對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從“一五”到“十四五”,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對此,“21世紀社會主義”理論創始人迪特里希總結認為:“中國正走在一條無比正確的軌道上,它是為世界提供另一種選擇的希望。……國際舞台就像一個足球場,衹要有新選手上場,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人們都會不可避免地進行比較,接下來,大家會跟隨、模仿那個最佳選手,它所在的隊伍也會擴大。”

  中國模式之所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在於它不是一種教條的學說,而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事實上,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百年來艱苦探索,歷經坎坷。我們學過德國、日本,後來又學英國、法國、美國,再後來又學德國、意大利,之後又學了蘇聯。正如習近平所說:“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改變。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習近平語)“西方的,我們都學遍了,但都碰壁了”。最後,回過頭來才認識到,不能邯鄲學步,忘了本色初心,必須走中國自己的路,走社會主義的路才是正道。中國模式並不需要與其它模式比較和競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位荷蘭學者講:“在許多國家,一個總統一個想法。在中國,一句為人民服務,改革開放,用了幾十年,而且代代用,代代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是以人民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習近平語)放眼世界,百年政黨有之,而經歷百年不衰,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少有。中國共產黨處大國之勢,行強國之道,無疑是個中翹楚、時代先鋒。究其原因,什麼都有可能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也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中國模式的不竭活力來源於此,中國道路的光明前景可期於此,中國制度的比較優勢植根於此。

  歷史發展表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一大貢獻。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已成為人類社會新的分水嶺,而與歷史大變革時期一切代表未來的新興事物一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這場災難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將在歷史的反復檢驗中得到一再確認。

  習近平講:“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鬥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廣而言之,即:中國道路是中國模式的實質,中國理論是中國模式的靈魂,中國制度是中國模式的根基,中國文化是中國模式的底蘊。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道路,伴隨而來就是:中國成就纍積為中國奇跡,中國經驗上升為中國模式,中國特色描畫出中國願景。歸根到底,如何在中國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模式的不變主題。它不但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使命追求,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加強的自覺自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